查看原文
其他

军阀专权的恶果

史家余焉 史家余焉
2024-09-16

顺治二年(1645)闰六月,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郑鸿逵兄弟的拥戴下,在福州即位,建立了隆武政权。

实事求是地说,朱聿键在南明所有皇帝中是最出类拔萃的一位
早在做藩王的时候,朱聿键就满怀忧国思家之念。崇祯九年(1636)八月,清军攻略京师,朱聿键救驾心切,上疏请勤王,崇祯不许。
朱聿键不顾“藩王不掌兵”的规矩,招兵买马,自率护军千人从南阳北上勤王,行至豫州,朝廷闻讯,严令禁止。

由于朱棣是以藩王身份造反取得的天下,因此明代对藩王极其防备,他们在封地享有各种特权,可尽情享乐,唯独不能擅离封地。

因此,他受到了崇祯的严厉指斥,被定为谋逆罪,发配到安徽凤阳,囚禁在皇家监狱之中,历时八年之久,直到朱由崧大赦天下,才重获自由。

朱聿键身上体现的家国情怀和英雄气概,是当时那些庸懦、吝啬、无能的藩王难以企及的

即位之后的朱聿键更加胸怀大志,不甘心做一个平庸之主,时刻以恢复和中兴为己任,很想有一番作为,史书称其有英才大略

朱聿键久历磨难,深知党争给国家带来的危害,指出:历代之患,莫过于群臣朋党之最大。两京之覆,二帝之伤,皆此故也
他提出要消除党争,力劝群臣时刻要以国家为念,君臣同心,恢复旧疆。
因此,他力戒门户之见,不管你以前是阉党还是东林党,只要积极参与抗清,就既往不咎,量才录用。

此外,与穷奢极欲的弘光相比,朱聿键的生活十分节俭。他喜欢读书,无声色犬马之好。做了皇帝之后,依然如故。即位不久,他就下令,宫中不许置办金银玉器,只能用磁、瓦等器皿;不许用锦绣、洒线、绒花,只能用普通布料。

福州一个读书人认为他真心爱民,想为他建立生祠,这遭到他的拒绝,他下诏批评说:朕继承大统已经七个月了,没有拜见祖陵,更没有恢复疆土,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我却不能施以援手,我有何功德,敢建生祠!即使中兴一统,也不能劳民伤财,做此无用之事!

朱聿键在位一年多的时间,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战略眼光,不失时机的调整作战方略,树起抗清大旗

弘光朝廷由于当权者战略眼光狭窄,迷信“联虏平寇”的政策,将军事打击的重点放在镇压农民起义上,疏于对清廷的防范,导致清军南下时即土崩瓦解。
朱聿键吸取弘光覆亡、潞王降清的教训,将战略方向转变为抗清为主

更值得称赞的是,他能够放弃先前的偏见,支持湖广巡抚堵胤锡的主张,招抚了大顺军余部,改编为“忠贞营”,将敌人化为一家,所谓“一日而得三十万之兵”,顿时壮大了拥明抗清的实力

朱聿键作为南明皇帝,能够放下对农民军的仇恨,首倡联合农民军抗清,足以说明他的战略眼光。

后来的事实足以证明,如果没有农民军的联合抗清,南明政权绝对延续不了十八年之久

朱聿键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都说明他锐意恢复,颇有中兴之主的气概。

然而,这正是他最具悲剧色彩的地方,无论他如何有进取之志,都难以真正实现。

因为他同弘光一样,也是处于军阀支配下的偏安政权

隆武朝廷的军政大权全部掌握在郑芝龙、郑鸿逵兄弟手中。

郑芝龙,福建南安人,早年为海盗。崇祯年间,受熊文灿招抚,初为游击,奉命镇压福建、江西、广东地区的山贼和海盗,逐步升至总兵官。弘光时受封为南安伯,镇守福建,他的弟弟郑鸿逵奉命率舟师驻守镇江。

清军南下时,郑鸿逵不战而逃,在杭州遇到朱聿键,才促成隆武政权的成立。
郑芝龙兄弟以拥戴之功,又握有军事实力,受到朱聿键的厚赏,郑氏家族封侯封伯者十余人,朝廷内外大权,尽归郑芝龙。

顺治三年(1646)七月,朱聿键又以皇子诞生为由,加封郑芝龙为“太师、平国公”,加封郑鸿逵为“大将军、定国公”。

兄弟俩爵位之高,无出其右者;其权势之重,隆武朝廷内无一人可以与之相匹敌。

郑氏家族满门荣宠无比,与隆武政权及朱聿键个人结成一种特殊的关系,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郑氏家族没有隆武,哪能满门封侯?隆武无郑氏家族,怎能成立?
两者的关系如此依存,郑氏没有理由不忠于隆武。朱聿键曾说过一句很恳切也很实在的一句话:卿为尽忠吾家,毋相忘也。

这大抵是朱聿键对郑氏唯一的期待。

与此期待正好相反,郑芝龙兄弟却并非与朱聿键同心同德。
他们终究是海盗,在被招抚之后,仍在海上做着各种投机生意。
他们要的只是个人的权势、地位、财富等等,他们迎立朱聿键,也只是想借隆武朝廷的名义巩固自己的既得利益,至于什么恢复中原,对他们说并不重要。
当时的人都看得出,郑芝龙并无经略中原之意,不思为朝廷谋恢复,求中兴。他对于明清兴亡实无兴趣,只想着保护他在海上的特殊利益。

朱聿键的志向是以恢复中原为己任,而郑芝龙却只关心个人权势,最高统治者和实际掌权者之间离心离德,矛盾就不可避免了。

有一次,朱聿键召见群臣,郑芝龙、郑鸿逵当着皇帝摇扇去暑,户部尚书何楷上疏弹劾他们没有一点人臣的样子,朱聿键嘉奖何楷敢于直言,立即给他加了左佥都御史的官衔。
郑芝龙兄弟怀恨在心,处处加以刁难,何楷被迫请求告老还乡,郑芝龙仍不肯罢休,派部将杨耿在半路上割掉何楷的一只耳朵,借以向朱聿键示威。

郑芝龙拥兵自重,挟制朝廷,无意进取,这一位老臣不胜愤慨,他自告奋勇到江西联络各部义军,设法为朝廷打开局面。

这个人就是大学士黄道周。

黄道周,福建漳浦人,天启年间进士,其才学高深,为人仗义敢言,因得罪崇祯,被贬官。后回到家,归隐山林,不问世事。
隆武政权成立后,他被请出山,朱聿键十分钦佩他的才学,礼遇甚隆,被拜为武英殿大学士,一度位居首辅。

他眼看郑芝龙拥兵自重,不肯为朝廷而战,便自告奋勇,请求前往江西募兵督师。
朱聿键十分感动,立即批准了他的请求,指示郑芝龙给予一些资助。
掌握兵马钱粮大权的郑芝龙心中窃喜,唯恐他不去,但又不拨给精兵,粮饷也只支给一个月的定额。

顺治二年(1645)七月,黄道周带着他勉强拼凑的三千多名士兵踏上了征途,很快粮饷就接济不上。黄道周只好利用自己的声望和书法沿途讨要一些军饷,顺便招募一些忠贞之士。
黄道周虽然身处乱世,读过一些兵书,但大多是纸上谈兵,从来没有指挥过军队作战。部下兵将也大多是临时招募而来,缺乏训练和实际作战经验,凭着一腔热血奋勇向前。
黄道周的夫人为此感慨:安有将在内,相在外,而能成事者乎?

历朝历代都是宰相主内,将帅主外,而今却颠倒为将帅不出征,留在朝廷内,叫一个62岁的老人去募兵打仗,简直如同儿戏!
这个规矩,连一个女人都懂得,朝廷中上自皇帝,下至诸将却听之任之。根源还是在于郑芝龙专权,无意恢复大业

九月,黄道周率军抵达江西上饶,十二月进至婺源,本想进攻徽州,但此城已被清军牢牢占据。黄道周进退失据,于途中遭遇清军袭击。麾下将领、士卒没有经过严格训练,一接触清军,立马溃散。
黄道周本人被俘,被押送至南京,清廷反复派人劝降,黄道周就是不降。

顺治三年(1646)三月,清廷将黄道周杀害。

顺治三年(1646)八月,清军在平定了浙江之后,立马挥师南下,收取福建。

八月十八日,清军抵达浙闽边界的仙霞关。仙霞关周围皆是崇山峻岭,地势险要,山高谷深,易守难攻,清军还以为在此处会有一场大战,没想到未遇到任何抵抗就越过了仙霞关。

原来,早在六月,清廷就派使者致书劝降郑芝龙,郑芝龙知道清军下一步目标就是攻取福建,便下定了降清的决心,秘密下令仙霞关守将放弃天险,自动撤退。
接着又谎报海盗进犯其家乡安平,丢下朱聿键不管,径自带领军队返回安平了。

由于郑芝龙的不抵抗,清军未遇任何抵抗便越过了浙闽边界之天险仙霞关,顺利进入了福建。

这时,朱聿键身边兵微将寡,只剩下逃跑这一条路了。
可是在逃跑这件事上,他犯了严重错误。朱聿键酷爱读书,此次逃跑,也不忘将书带在身边,装在十辆车上,结果耽误了时间,清军很快便寻着他们的踪迹追来。
朱聿键听说清军将至,大惊狂奔,慌不择路,于八月二十七日到达福建长汀。随行的只有少数大臣和五百多名士卒。

八月二十八日,清军兵临城下,发起猛攻,长汀遂破。朱聿键和他的皇后被俘,随后被斩杀在长汀府衙大堂上。

朱聿键一死,福州、泉州、漳州、莆田等重镇要地皆弃守,福建的文武将吏,或死、或降、或逃,整个福建被全部纳入清廷的版图。

隆武政权从成立到朱聿键之死,存在了一年零一个月,与弘光政权一样短命。

作为一个具有恢复大志的帝王来说,朱聿键比之朱由崧不学无术、平庸无能、腐化堕落不知要高多少倍。

但他的悲剧在于,他甚至比朱由崧更依赖军阀政客,成了他们追逐利益的工具。所倡“恢复、“中兴”,也仅仅是少数人的追求,多数文官武将的第一目标,是顾全身家性命和本集团的利益。

当他们看到隆武政权已无利用价值的时候,便果断抛弃了它,另寻出路,这也正是隆武政权短命的关键所在。
推荐阅读郑成功是大明孤臣还是割据军阀?
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其麾下的黑人雇佣军是哪里来的?

写文不易,感谢点赞和在看!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史家余焉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