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文荐读丨张黎、张闻:汉语“流水句”的语义分析及其句法定位


好文荐读(第143期)汉语“流水句”的语义分析及其句法定位

好文荐读不定期更新,为大家带来最新的核心期刊亮眼论文,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也欢迎给我们留言推荐更多值得一荐的好文哦~




汉语“流水句”的语义分析及其句法定位
张黎1,张闻21.日本大阪产业大学国际学部2.太原师范学院外语系   

文章简介

文章来源:张黎,张闻.汉语“流水句”的语义分析及其句法定位[J].世界汉语教学,2024,38(03):309-322.


摘要:本文在简述汉语流水句研究来龙去脉的基础上,首先从语义层面上,用单事件句(单事句)和复事件句(复事句)的标准对汉语句子进行了重新划分,认为流水句是一种非规约性复事句。而后,对流水小句间的语义关联和功能进行了描写和分析。同时,本文还基于事件类型和主观化阐释的概念,对流水句“可断可连”的句法特征做出了语言认知上的解释,并对流水句的篇章功能以及句法定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流水句;语义分析;单事句;复事句;句法定位

感谢《世界汉语教学》授权推广,全文下载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一.先行研究

流水句这一概念是吕叔湘先生针对汉语句子的特性而提出的。“吕叔湘先生在1961年说过,汉语里面有些句子恐怕不能完全按西方语法的格局来分析,象‘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好像是三个句段,‘子曰’一段,‘学而时习之’一段,‘不亦说乎’一段;(后略)”(转引自胡明扬,1984)。吕叔湘(1979:27)又指出,流水句“一个小句接一个小句,很多地方可断可连”。应该说,流水句这一概念形象地反映了前辈学者对汉语句子整体的认识,精准地指明了汉语语法研究的突破口,引发了学界对这一现象的持续关注。胡明扬、劲松(1989)认为流水句是汉语特有的一类复句,并从语音特征、结构特征和语义特征等方面初步描写了流水句。吴竞存、梁伯枢(1992:316-351)以句法手段为标准对流水句做了具体的分类。袁毓林(2000)探讨了流水句中的否定辖域及其警示标记,并提出了“超句说”。徐思益(2002)探讨了流水句的语义表达问题。而沈家煊(2012)则撰文《“零句”和“流水句”——为赵元任先生诞辰120周年而作》,指出了零句和流水句间的关系,并认为汉语流水句具有并置性和指称性。沈先生的这一研究成果,使流水句的研究重新得到了重视。此后,宋柔(2013)探讨了汉语篇章中的广义话题结构的流水模式。王洪君、李榕(2014)探讨了汉语语篇的基本单位和流水句的成因。王文斌、赵朝永(2017)则以主语为流水句分类的主要依据,将流水句分为单主语流水句、多主语流水句和复杂主语流水句。许立群(2018)从单复句的反思中,综合讨论了流水句在汉语句式系统中的地位及其相关问题,梳理了这一问题的来龙去脉。李晋霞(2021)从“话题—述题”推进方式的角度讨论了叙事语篇流水句的“断”和“连”的问题。徐晶凝(2023)则讨论了如何在流水句中划定单句、复句、句群的边界问题。同时,日本学者橋本陽介(2020)主要从日、汉语对照研究的角度讨论了流水句问题。在这期间,沈家煊(2017a、2017b、2021)进一步阐述和完善了对流水句的认识。这些认识包括:必须摆脱复句情结;流水句连断的主体性;最小流水句;递系三联句以及在互动语言学视野下的会话和叙述的同构观,等等。沈先生的这些学术思想对汉语流水句研究乃至汉语语法学体系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流水句概念的提出,反映了前辈学者对汉语语法体系的批判性思考,昭示了汉语学界摆脱印欧语语法影响的具体方向。先行的研究已使汉语流水句问题成为当前汉语语法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不过,实事求是地说,由于流水句问题涉及汉语语法体系,因而很多问题还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汉语语法学中的这片沃野还有待深耕细作。其原因正如胡明扬、劲松(1989)所说:“这要牵扯到整个汉语复句的分类体系问题,要涉及到一系列句法的基本问题。甚至于要涉及到很不好办的什么是句子的问题。目前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语法理论和分析方法、分析格局基本上都是从西方来的,汉语化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能凭主观意愿一蹴而就的,而恐怕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做到。”我们认为,这样的论断虽然带有时代的烙印,但却十分中肯地道出了流水句研究对于建构汉语句子系统乃至汉语语法体系的重要性。



二.句子的定义与流水句


2.1 从语言材料出发

为了了解流水句在汉语叙事文体中的面貌,我们首先对茅盾的《林家铺子》全文进行了逐句的排查和梳理,初步统计的结果为:全文共有938句。其中,有单句334个,占35.6%;有复句43个,占4.6%;有流水句561个,占59.8%。另外,胡明扬(1984)对《老乞大》中的复句句式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全书共643句,其中有标复句133句,占20.68%;无标复句510句,占79.31%。姚双云(2008:20)对《人民日报》语料样本库复句做了统计。该统计对583181个复句做了调查,其中有标复句165096句,占28.3%;无标复句418085句,占71.7%。胡明扬(1984)与姚双云(2008)的统计对象主要是复句,其中也包括意合句(指没有关联词语的复句)和流水句。因此,在无标复句的统计中,如果去掉意合句的话,无标复句中流水句所占的比例会和我们的统计大体一致。从某种意义上说,上述统计印证了流水句是汉语叙事文体的主要存在方式这一事实。显然,这一重要事实告诉我们,必须根据汉语句子的这种常态来定义汉语的句子、构建汉语的句子系统。

2.2 已有句子定义的纠结

对于汉语的句子,赵元任(1968/1979:41)认为“句子是两头被停顿限定的一截话语。这种停顿应理解为说话的人有意作出的。”朱德熙(1982:21)认为“句子是前后都有停顿并且带有一定的语调表示相对完整意义的语言形式。最短的句子只有一个词。”两位先生基本上是以结构主义语法学思想定义句子的。从这两个简短的定义中,我们可择其要为:

a. 两端有停顿(赵、朱)

b. 带有一定的语调(朱)

c. 停顿是说话的人有意作出的(赵)

d. 相对完整的意义(朱)

从上述要点可以看出,在“两端有停顿”这一点上,两位先生是一致的。而在是否“带有一定的语调”上,赵元任先生似乎有意没提这一点。并且在赵先生的定义中,还特意加上了停顿是“说话的人有意作出的”的断言。为什么会有此不同呢?我们认为,这是同赵元任先生的“零句”说相关的。赵元任(1968/1979:51)说“零句是根本。整句只是在连续的有意经营的话语中才是主要的类型。”而且,零句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比如:

a. 整句=主语(零句1)+谓语(零句2)

b. 叹词句是典型的零句

c. 让步、原因、条件、处所等从属小句也可是零句

这样看来,两个零句合起来既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既可以是一个句子,也可以是两个句子。汉语的整句是可以由多个零句组成的。作为由多个零句组成的整句,或像叹词句之类的零句是可以有整句语调的。而这种由多个零句组成的整句正是后来吕叔湘先生所说的流水句。作为由多个零句组成的整句中的每一个零句,虽然都有一个停顿和语调,但这时的停顿和语调是不同于整句的句末停顿和语调的。流水句的句末语调是典型的终句语调,而流水句中的小句(零句)语调较比终句语调就没那么典型,可断可连,可轻可重,关键要看话者如何判定这一小句在流水句中的地位。这正是赵元任先生所说的“这种停顿应理解为说话的人有意作出的”“有意”的含义。所谓“有意”就是话者对小句在流水句中的地位的理解和裁定。因此,正如沈家煊(2012)所指出的那样,零句和流水句是一脉相承的,反映了汉语句子的本来面貌。

上述的讨论使我们看到:传统的句子分析,一般是从句子的结构(主语+谓语)、句子的书面形式(用句号)、句子的语义(表示相对完整的意思)、句子的语音特征(有语调、两端有停顿)来界定句子的。这种定义对于形态型语言的句子来说是有针对性的,而对于汉语这样的非形态型语言的句子来说,特别是对于流水句来说,会产生如上所述的学术纠结。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寻求适合汉语、适合流水句的定义。

2.3 句子的语义-功能定义

本文主张从言语行为的功能层面上,结合语句的语义特征来定义句子。即:句子是指在语言行为中,承担一个交际功能的、表达一个或几个有语义关联的、具有相对完整意义的语段单位。从言语行为的功能上看,这种功能可以是陈述、指称、断言、感叹、疑问、使役,等等。对于这种功能性言语单位,从句法层面上看,可以是一个词,可以是一个短语,也可以是一个句子;从语义层面上看,句子表达一个事件(event)或几个有意义关联的事件。

对于流水句来说,由于一般都要涉及多个小句及其语义关联,因此,单事件和复事件的划分以及复事件中小句间语义关系的描写和分类对于梳理汉语单句、复句、流水句以及句群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2.3.1 单事件句的语义功能及其类型

表达一个事件的句子为单事件句,简称单事句。一般说来,单事句是由一个“指称+陈述”构成的,在句法上就表现为一个“主语部分+谓语部分”,就是一个单句。即:

事件=指称+陈述

句子=主语部分+谓语部分

而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指称或陈述有时可以重合,有时存在于语境中,但在结构上是一个零句。比如:

独词句:(1)飞机!(2)蛇!

名词性短语句:(3)好孩子!

动词性短语句:(4)有出息!

(1)(2)可视为指称和陈述的重合;(3)(4)的指称或陈述存在于语境中。又如:

叹词句:(5)唉!(6)欸?

(5)(6)按赵元任先生的话来说,是典型的零句,表达了一个感叹。

从功能角度看,上述各类独词句、名词性短语句、动词性短语句和叹词句,无论结构上多么简单,都代表了一个事件,起到了一个话语功能的作用。

2.3.2 复事件句的语义功能及其类型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按某种语义关系构成的句子是复事件句(简称复事句)。在复事句中,两个小句间有各种类型的语义关系,我们根据这种语义关系把复事句做如下划分:

(一)事理规约型复事句。

主要指传统语法研究中的复句。对于复句,传统语法有很多很好的研究。一般按照事理逻辑关系和关联词语对复句进行分类,有二分的,也有三分的,还有四分的。但不管哪种解释,复句都是事理规约型复事句,在这一点上,是与流水句不同的(详见2.4节)。汉语的复句间的语义关系是一种规约型的语义关系。另外,所谓紧缩句都可看作是这种复事句的缩略形式。如:

(7)你来我就走。

这个紧缩句至少可以有三种解释:

(7)a.如果你来,那么我就走。

       b.只要你来,我就走。

       c.等你来了,我就走。

不论哪种解释,都是复事句,是在句法上紧缩了的事理规约复事句。

(二)非规约关联型复事句。

非规约关联也称常识关联,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流水小句间的语义关联。这种句式在汉语叙事文体中占据主要地位,可以说是汉语叙事文体的常态。比如:

(8)林小姐在床上又翻一个身,翘起了头,打算偷听妈和谁谈话,是那样悄悄地放低了声音。(茅盾《林家铺子》)

例(8)中的四个小句间没有关联词语,也没有规约性的逻辑关系,小句间的关联完全是靠百科知识才得以成立的。这一点同事理规约型复事句是不同的。

(三)依存复事句。

主要指像疑问词连锁句、倚变句或相关句式等等。这类句式的特征是:一般只有两个小句,且两小句相互依存。请看例句:

a. 疑问词连锁句:(9)你去哪儿,我就去哪儿。

b. 倚变句:(10)你越说,我越不明白。

c. 相关句式:(11)一人做事,一人当。

这类句子一般只有两个相互依存的小句,且小句之间既没有事理规约句那样的逻辑关系,也没有流水小句间那样松散的知识关联,而是一种彼此伴随的关系。

(四)内嵌和包孕型复事句。包括动补结构和包孕型结构。如:

(12)那孩子哭红了眼睛。 

(13)那件爸爸在德国买的皮大衣已经褪色了。

(12)句是动补句,有两个表述“孩子哭”和“眼睛红”,但有一个是内嵌的,是述谓结构的一部分。其中的“眼睛红”这一表述已被内嵌在“孩子哭”这一表述中。因而,全句在句法上是一个单句。而(13)中也有两个表述:“爸爸在德国买皮大衣”和“皮大衣褪色了”。其中“爸爸买皮大衣”被包孕在“皮大衣”中,因而全句在句法上也是一个单句。

(五)修饰限定型复事句。表时空,条件等修饰性小句。比如:

a. 当……,S。(14)当我到那里时,场长已出发了。(自编)

b. 等……,S。(15)等我有钱了,我一定周游世界。(自编)

这种起修饰和限定作用的小句,通常被称为“全句的修饰语”(胡裕树主编,1987:380-381),一般表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或条件。这种句式不同于一般的流水句,因为流水句中的几个小句在句法上占有同等地位,而这种句式的前句往往是修饰限定性的,在句法上同后一小句不在同一个语义层次上。

上述5种复事句的划分是依据小句间的句法语义关系而划分的,不同的是语义层次:(一)类是根据规约性事理关系;(二)类是根据常识性事理关系;(三)类是句法语义的依存关系;(四)(五)类是句法语义的层级关系。我们认为,这几种关系都是语句的信息内涵,都是一种广义的语义关系,反映的都是小句间不同语义类型的关联。其中,流水句和复句语义关联的不同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2.4 复句和流水句的不同

复句和流水句的不同关键在于所表达的语义关联类型的不同。复句表达的是事理规约关联,流水句表达的则是非规约关联。关于事理规约关联和非规约关联,张黎(2021)有如下归纳:

1)事理规约关联是人类以其认知经验为基础,对事件间关联定式的理性认定。不论哪种复句,其内部的语义关联都是在经验世界中反复出现的,可以类型化、格式化的事件关联。因此,复句内小句间的语义关联是一种内化于心智的意象图式。

2)事理规约关联是一种可推衍的语义关联。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递进关系、并列关系、选择关系、假设关系、让步关系等复句间的语义关联,都是可从前件预测和推知后件的。由因推果,由前提反推转折,由条件预测结果,由一种属性推知同类属性,等等。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这些语义关系已形成一种定式,内化于人类的认知结构中,并以一定的关联词语显形于外。

3)事理规约关联一般都有相对确定的语言表达形式。复句的关联词语正是这种规约性关系的句法表征。

因此,规约关联,又可称为逻辑关联,指的是两个句子间的现实性的语义关联,这种关联是以反复出现的经验为基础的、可推衍的、格式化了的关联,一般会以显性的语法形式而存在。

另一方面,非规约关联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1)非规约关联是一种基于常识的、百科全书式的语义关联。与规约性关联不同,这种语义关联并不以类型化、格式化的形式出现,本质上是一种随机性的关联。

2)非规约关联不是推知性的关联,而是临时性的决定,或随机出现的现象。

3)非归约关联是事件内动作、属性或状态间的关联,本质上是一种百科知识的关联。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复句和流水句在句法上有以下不同:

a. 复句是两个小句间的关系,流水句整体是多个述谓结构连续体(serialization)。

b. 复句间的关联是规约型的事理关联,而流水句是知识、常识性的关联。

c. 复句不能可断可连,而流水句可断可连,由说话人有意作出。

d. 复句基本上是层层二分,而流水句是多项并置。

e. 有些复句可有一些句法操作,而流水句没有。

2.5 流水句的定义及构成根据以上描写,我们把流水句定义为:围绕一个述题,由两个以上具有常识知识关系小句所构成的小句(clauses)群。一般说来,流水句的构成如下:述题(述谓1+述谓2+……,述谓N)这里的述题是一个流水句中的各小句共同陈述的中心,或曰共同的话语指向中心。常规型流水句的述题可以位于句首,位于句首时往往就是话题。但述题并不一定位于句首,述题有时存在于话语之中,是多个流水小句议论或述谓的中心。述题有时就是流水句的第一个小句所说的对象。如:(16)她一路打呃,走到床前拣出那件驼绒旗袍来,就替女儿披在身上,又拍拍床,要她坐下。(茅盾《林家铺子》)显然,(16)中的述题就是句首话题“她”。有时,述题存在于各小句所陈述的内容中。如:(17)洋缎面子,实心骨子,晴天,落雨,耐用好看!(茅盾《林家铺子》)(17)是对“洋伞”的陈述和评价,述题“洋伞”存在于前述语境中,并成为各小句的所述对象。另一方面,述谓有各种各样的类型,如:(18)他北大刚毕业,二十几岁,就英年早逝,真可惜!(自编)这个流水句有4个小句,“刚毕业”是客观陈述,“二十几岁”是属性描写,“英年早逝”是主观评定,“真可惜”是主观感叹。2.6 流水句的句法类型

从句法上看,流水句有不同类型,至少包括常规型流水句和超常型流水句。

2.6.1 常规型流水句常规型流水句指最自然的、出现频率最多的流水句类型。常规型流水句也就是最小流水句的结构类型。关于“最小流水句”,沈家煊(2017a)说“我们不仅认识到汉语所谓的‘主谓结构’就是‘话题—说明’结构,而且认识到‘话题—说明’结构就是两个小句的并置加合,是规模最小的流水句,还认识到两个并置小句都是指称性的。”沈家煊(2021)中又进一步指出,最小流水句是一种“递系三联”句,“递系三联是流水句恒定不变的最小单位”。我们赞同这种观点。我们认为,零句+零句=整句,但整句不一定就是流水句。最小流水句应是两个以上的、具有陈述功能的、在句法上具有同等地位的零句的组合。具有这样结构类型的流水句为常规型流水句。常规型流水句可公式化为:述题(S1+S2+……,SN)。比如:(19)林大娘的脸色立刻变成灰白,瞪出了眼睛望着她的丈夫,永远不放松她的打呃忽然静定了半晌。(茅盾《林家铺子》)这是典型的常规型流水句,其特征就是有两个以上在句法上具有平等地位的陈述性小句。2.6.2 超常型流水句不过,有些流水句在作者的有意经营下,会呈现出超常的结构形式,以表示作者的“有意经营”:或凸显人物形象,或表现作品的风格,等等。沈家煊(2017b)在说明流水句的可断可连的特性时,列举了如下a和b两类流水句:a. 逗号串型流水句群(20)陶陶说,螃蟹和大碟,道理一样,必须了解对方背景,(。)有不少大领导,江南籍贯,年轻时到北面做官,蟹品上,不能打马虎眼,(。)苏州上海籍的北边干部,港台老板,挑选上就得细致了,必须是清水,白肚金毛,(。)送礼是干嘛,是让对方印象深刻,(。)大闸蟹,尤其蟹黄,江南独尊(。)老美的蟹工船,海上活动蟹罐头工厂,海螃蟹抓起来,立刻撬开蟹盖,挖出大把蟹黄,扔垃圾桶,蟹肉劈成八大块装罐头,动作飞快,(。)假如送礼对象是老外,您还真不如送几磅进口雪花或西泠牛扒,至于真正的北面人,包括东北,四川,贵州,甘肃,一般的品相就成了,配几本螃蟹书,苏州吃蟹工具,镇江香醋,鲜姜,细节热闹一点,别怕麻烦,(。)中国人,只讲情义,对陌生人铁板一块,对朋友,绵软可亲,什么法律,规章制度,都胜不过人情,一切OK的。b. 句号串型流水句群(21)乐代表心情。(,)发型代表社会认同。过去不同阶级剃的发型各有区别。(,)譬如日本武士头。(,)……不许乱来的。也宣示民族。(,)清入关留发不留头。(,)各国发型不统一。女人乱做头发意在掩饰自己是紊乱的理想主义者。(,)小平头假装为人正直。这是习俗。(,)差别。(,)互相装孙子。(,)不是时尚。剃光头就是蔑视一切社会习俗。(,)跳出三界外。(,)跟你们讲了。(,)全不吝了。(,)爱谁谁。所以要提防秃子。(,)不光和尚。a类和b类两类流水句是流水句的两种极端的类型,是作者为了某种意图有意经营之作。标点的这种适意性一方面反映了作者的主观性意图,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汉语流水句“可断可连”的特性。当然,上述句标点的适意性不是肆意的,也不是随意的,而是有理据的。关于这种理据我们将在3.2节中具体讨论。不过,一语以蔽之:标点的这种适意性反映了话者或作者“有意经营”的主观性。也就是说,是话者或作者有意为之的。同样,我们也可以在a类逗号串型流水句群中,用(。)的形式标注我们对该流水句群内的事理关系的进一步理解,在b类句号串型流水句群中,用(,)的形式标注我们对该流水句群内的事理关系的进一步理解。经过这样的处理,就使这种“有意经营”的超常型流水句转变为常规型流水句群。当然,不同读者对同一文本也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但只要在意义上说得通,也可以有不同的句读标识


三. 事件流程与句读主观性


3.1 事件流程

流水句是由几个小句构成的,每一个小句都表达了一个事件。在一个复合事件中,亦即在一个流水句中,不同的事件在句中起不同作用。有的事件是流水句的核心事件,有的事件是次事件或关联事件;有的事件是客观性事件,有的事件是主观性事件;有的事件是动作性事件,有的事件是名物性事件或性状性事件;有的事件是陈述性事件,有的事件是祈使、疑问、感叹性事件。不过,无论是怎样的事件,流水句中的每一个子事件,都参与构成该流水句的事件流程。请看例句:

(22)小赵被杀会保全住不少人的饭碗,多么滑稽!(老舍《离婚》)

这是由两个小句构成的流水句,前一个是客观陈述句,后一个是主观评价句。再如:

(23)女人面庞娇娇嫩嫩,面容端庄俊秀,好一位大家闺秀!(龙凤伟《石门夜话》)

这是三个小句构成的流水句,前两个是客观陈述句,后一个是主观评价句。

从流水句的构成上看,几个小句共同构成一个事件流程。再请看下面一段话:

(24)马威把窗户开开一点,坐在茶几旁边的椅子上,往街上看。①听见个脚步声儿,边往外看看,看了好几回,都不是父亲。②从书架上拿下一本小说来,翻了几篇,念不下去,又送回去了。③有心试试钢琴,一想天太晚了,没敢弹。④又回来坐在窗子里面,皱着眉头想⑤:……(老舍《二马》)

这段话一共有5个流水句,其核心事件是:①往街上看;②看了好几次;③看小说;④弹钢琴;⑤皱着眉头想。句号所在,一般是一个复合事件的终结,用句号表示该事件的终结。在①所表达的事件流程中,“往街上看”是主事件,而“把窗户开开一点,坐在茶几旁边的椅子上”是其相关的事件。在②中,核心事件是“看了好几回”,“听见个脚步声儿,边往外看看,看了好几回,都不是父亲”是关联事件,而且“都不是父亲”是对前述事件的一种断言,是一个主观性事件。③的核心事件是“看书”,“从书架上拿下一本小说来,翻了几篇,念不下去,又送回去了”是关联事件。④的核心事件是“弹钢琴”。⑤的核心事件是“皱着眉头想”,“又回来坐在窗户里面”是关联事件。

总的来说,核心事件是述题所在事件,因此,我们把这种反映述题的事件视为核心事件。

3.2 句读的主观性

如前文所述,句号所在就是流水句的完结。不过,有时作者或说话人会根据表达的需要“有意经营”话语的连断,这就构成了流水句的句读主观性。句读主观性也就是话者的阐释,决定着对句子的解读。比如,典型的例子是清人赵恬养《征订解人颐新集》有:“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一句,因句读不同而有不同解读。

(25)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26)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再看赵元任(1968/1979:41)中的例子:

(27)他不来。我不去。(不来也不去)(断言)

(28)他不来,我不去。(假如他不来,那么我不去。)(选言)

是断言还是选言,句间的句读使然。

其实,流水句小句间连断,还涉及话者更微妙的主观意向。请看下句:

(29)西边一湾绿水,缓缓的从敬业湖向东流来,(去。)两岸青石上几个赤足的小孩子,低着头,持着长细的竹竿钓那水里的小麦穂鱼。(老舍《老张的哲学》)

这是一个由5个小句组成的流水句。前两句是场景描写,后三句是说“小孩”及其动作行为。按这样的理解,我们在第二个小句后打上句号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原文是一个逗号。作者是把这五个小句作为一体来描写的。特别是第二小句中的“来”的使用,更凸显了作者的这一意图,这个“来”字使作者融入所描写的场景之中,使前两句的描写和后三句的描写连贯在一起。如果这个“来”字换成“去”的话,恐怕第二句就应是句号了。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流水小句间的连断是话者主观性的裁定,是说话人有意而为之的。赵元任(1968/1979)在定义句子时说“句子是两头被停顿限定的一截话语。这种停顿应理解为说话的人有意作出的”,这里的“说话的人有意作出的”的“有意”,我们认为就是话者的主观性。因此,汉语流水句可断可连的特性就是由于话者对流水小句不同的阐释和不同的裁定所造成的。

3.3 流水句形成的原因

关于流水句成因问题,沈家煊(2012)认为:①汉语的所谓主语谓语就是话题说明;②汉语的话题、说明与名词性、动词性没有关联,它们其实都是并置的指称性成分。王洪君、李榕(2014)认为:①在语法单位层级体系中,汉语的主谓结构与其他短语结构地位平等,均属短语这一级;②主谓结构的直接成分没有语法形式类的要求,也即主语(或说话题)不要求一定是名性的,谓语(或说说明)也不要求一定是动性的;也不要求谓语动词要有与说话时间相关的定式变化。

可以看出,这两个研究主要从句法机制层面和语言对照的角度,解释了流水句的成因。这启发了我们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进一步审视这一问题。我们认为,汉语流水句是汉语语言类型特征的具体表征,其形成原因当然是同汉语语法的本质特征相关的。这主要包括:

a. 一音一义的原则。汉语的每一个音节都必带有一个意义。因此,音节和音节的关联就是意义的直接关联。汉语的零句可以是单音节的,也可以是多音节的,这些带有意义的音节单位形成了汉语单、双音节的多式组合,从而构成了各色零句。同时,各色零句和整句由前向后的线性组合构成了流水句的基本流程。

b. 汉语的成句没有形态范畴的束缚。语言单位间的组合就是语义上的组合,不需要性、数、格、时、体、态、人称、情态、模态、传信等句法范畴上的一致性。

c. 汉语句子的基本格局有扁平化(张伯江,2021)、短小化的倾向

d. 话语单位的主观性阐释为语句的连断提供了可选性。语义类型的多样性和知识链为语句的关联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四.流水句的语义链

4.1 流水句的语义链流水句是由几个零句构成的整句,其零句间是要有某种关联的。沈家煊(2012)认为“这种相关性是靠人的认知能力推导的”,沈先生进一步认为“流水句,其特点之一就是并置性(juxtaposition),句与句之间的语义联系不必靠句法关联手段,可以靠人的一般认知能力来推导。”其实,这些关联就是词语间百科知识的关联。这种百科知识的关联构成各种类型的语义链。这些语义链至少包括:

(一)话题链:指通过话题链接所构成的流水句。比如:

(30)他在剑桥念文学,是位诗人,新近回国。(钱钟书《围城》)其中,句首成分“他”是话题,后续小句都是对这一话题的进一步陈述。充当话题的成分,不仅可以是单词,短语或小句也可充任话题。如:(31)便宜货,一只洋伞卖九角!(茅盾《林家铺子》)(31)的句首成分“便宜货”是话题。再请看下例:(32)那年青的乡下人满脸涨红,摇一下头,放了伞也就要想走,这可把林先生急坏了,赶快让步问道:……。(茅盾《林家铺子》)此句的话题是“那年青的乡下人满脸涨红,摇一下头,放了伞也就要想走”这样的流水小句。

(二)指称链:指通过指代形式的衔接而形成的流水句。如:

(33)他原来就不多说话,现在完全沉默了,像个哑巴,一声不吭地跟着父亲和哥哥,开始了艰辛的劳动生涯。(路遥《痛苦》)这个流水句有5个小句。第一个小句中的“他”是话题,另外4个小句都是通过零形回指的方法链接成句的。陈平(1987)指出,汉语篇章回指主要有三种形式:零形回指(zero anaphora)、代词回指(pronominal anaphora)和名词回指(nominal anaphora)。我们认为,在汉语流水句中,这三种形式同样起着组织流水句的作用。

(三)时空链:指通过表时间或空间的词语而形成的流水句。如:

(34)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个进步。(鲁迅《朝花夕拾》)这是按人成长的时间先后顺序而构成的流水句。(35)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谭。(吴壮达《日月潭》)这是按空间顺序而形成的流水句。

(四)知识链:指通过知识系统内的语义关联而形成的流水句。比如:

(36)我有一本老英汉词典,书页都泛黄了,字也看不清了。(自编)这个流水句既没有话题链接,也没有指称链接,更不是时空性的语义链接。而是通过“词典”的知识属性实现的。“书页”和“字”在这个上下文中自然是“词典”的一部分。又如:(37)①下到池子里去,②热水把全身烫得有些发木,③他闭上了眼,④身上麻麻酥酥的仿佛往外放射着一些积存的污浊。(老舍《骆驼祥子》)这个流水句有4个小句,4个小句的主语分别是:①省略主语;②“热水”; ③“他”;④“身上”。虽然这4个小句的主语各不相同,但我们通过知识背景,可以很自然地判断出这个流水句说的是“他”的事。因为①中的省略主语、②中的“全身”、 ④中的“身上”在知识体系中都是“他”的属性。再看沈家煊(2012)例:(38)老王呢?又生病了吧!也该请个假呀!走不动了嘿!儿子女儿呢?上班忙吧?请个保姆嘿!工资低呀!先借点呢?犟脾气一个呀……对这种整句串型流水句的理解,完全是靠百科知识来支撑的。我们可以如下理解这个百科知识背景(我们用“……”来表示百科知识网络中的语义关联):“老王是人,……人会生病的,……生病是可以请假的,……老王病得走不动了,……那他可以让儿女来照顾,……儿女们上班忙来不了,……那他也可以请保姆照顾,……因为工资低请不起保姆,……那他也可以借钱治病,……老王落到这个地步,……全怪他的犟脾气。”上述这些信息都是我们在读例(38)所能联想到的常识知识。而也正是这些常识性的百科知识支撑着我们对例(38)的语义理解。显然,这些百科知识并非是规约性的逻辑关联,而是存在于百科知识系统中的常识。因此系统化、结构化了的百科知识数据库的建构不仅是解决流水句构成理据的关键,也是自然语言研究智能化的一个方向。4.2 流水句的语义链接类型流水句小句间的语义连接类型可有如下几种:a. 铺排型:一般指对同一话题的连续性的陈述型流水句。比如:(39)我后悔,我自慰,我要哭,我喜欢,我不知怎样好。(老舍《月牙集》)(40)小王在外屋走来走去,后来又去了里屋,一会儿打电话,一会儿看电脑,忙个不停。(自编)(39)的主语是“我”,(40)的主语是“小王”。两句的后续句都是同一主语的动作行为。b. 链接型:指前一小句的宾语为后一小句的主语,流水句以此环接而成。比如:(41)前面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和尚和老道。(民谣)(42)桌子放着一张纸,纸上写着毛笔字,字体刚劲有力。(自编)(41)和(42)句的每句的宾语,都是下一个小句的主语。c. 离散型:一般为时空场景描写,小句间没有时序,都是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场所内发生的事件。各小句交织在一起,但又各司其职,共同营造该流水句所表现的意象。如:(43)车夫急着上雨布,铺户忙着收幌子,小贩们慌手忙脚的收拾摊子,行路的加紧往前奔。(老舍《骆驼祥子》)(44)娘也没吃饭,爹也没吃饭,全家守着嘎子,嘎子满眶眼泪。(巍巍《东方》)(43)和(44)中四个小句的主语各不相同,但共同构成了一个流水句,是同一场景的不同侧面的描写。d. 交织型:一般指流水句中的两个事件交织并行,共同构成一个流水句。如:(45)论起事来,同样一件事,我只能看一里,他能看十里,我只能看一个月,他一下能看十年。(刘震云《一句顶万句》)(46)方鸿渐正抽着烟,鲍小姐向他伸手,他掏出香烟匣来给她一支,鲍小姐衔在嘴里,他手指在打火匣上做势要为她点烟,她突然嘴迎上去,把衔的烟头凑在他抽的烟头上一吸,那支烟点着了,鲍小姐得意地吐口烟出来。(钱钟书《围城》)(45)中的“我”和“他”,(46)中的“方鸿渐”和“鲍小姐”先后出现、交织并行,共同钩织了两个事件链。e. 包含型:指流水句中的几个小句内,有不同层次的小句。比如:(47)小岛上并不寂寞,有时可见树上一些铁甲子鸟,黑如焦炭,小如拇指,叫得特别干脆洪亮,有金属的共鸣。(韩少功《爸爸爸》)(转引自橋本陽介,2020:11)全句共6个小句,1句和2句是对小岛的描写,3句、4句和5句是对铁甲子鸟的描写,6句是对5句的特征描述,形成如下格局:(①+②)+(③④⑤←⑥)。这种流水句,小句之间存在话题延伸的现象,从而形成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f. 换位型:指小句间可互换位置的流水句。比如:(48)走,不早了,只有二十五分钟,叫他们把车子开过来,走吧。(曹禺《雷雨》)这个流水句有5个小句,各小句的句式不同,功能也不一样。①命令;②断言;③陈述;④使役;⑤催促。这个流水句的述题可以看作“走!”,但几个小句可互相换位。在这一点上,不同于其他比较讲究顺序的流水句。试比较盛丽春(2016)例:(49)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鲁迅《朝花夕拾》)这个流水句中的动作是不能互换的。即,形成“扫-露-支-撒-系-牵-看-啄-走-拉-罩”的动作序列。当然,这一动作链中的各个动作所涉及的施事和对象是有不同的,但这并不能否定动作性事件间的事理关系,而正是这种事理关系制约着这一动作链的顺序。

五. 余论:流水句的句法定位


5.1 流水句和复句的组合类型

流水句是汉语叙事文体的主要存在方式,流水句连同单句、事理规约复事句、依存复事句等句式共同构成了汉语丰富多彩的句群系统。除了上文中提到的逗号串型流水句群和句号串型流水句群之外,常规型流水句和复句又常常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一个句群。可以说,流水句是汉语叙事文体由句子向句群过渡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单位。

一般来说,流水句和复句的组合至少有如下几种类型:

a. 流水句中的一个小句为复句。比如:

(50)心里一快乐,就又灵活起来,他马上拟好了广告的底稿,专拣店里有的日用品开列上去,约莫也有十几种。(茅盾《林家铺子》)

(50)全句为流水句,“心里一快乐,就又灵活起来”是一个条件复句,后续三个小句是流水句,构成了“复句+流水句”的格局。

b. 流水句中包含两个以上复句。比如:

(51)近年他虽然万分拮据,面子上可还遮得过;现在摆一个人在铺子里坐守,这件事要是传扬开去,他的信用可就完了,他的债户还多着呢,万一群起傚尤,他这铺子只好立刻关门。(茅盾《林家铺子》)

(51)全句为一个包含3个复句的流水句。

c. 复句中的一个分句为流水句。比如:

(52)他早就估量到寿生一定是今天回来,而且是从栗市——收账程序中预定的最后一处,坐快班船回来;……。(茅盾《林家铺子》)

(52)全句为递进复句,其中后续句为流水句。

d. 复句的两个分句分别为流水句。比如:

(53)账上“人欠”的数目共有一千三百余元,本镇六百多,四乡七百多;可是“欠人”的客账,单是上海的东升字号就有八百,合计不下二千哪!(茅盾《林家铺子》)

(53)可看做一个转折复句,“可是”的前后分别是两个流水句。

从上述简单的描写可以看出,流水句和复句之间有着各式各样嵌套或包含的层级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汉语篇章基本单位——句群的多种多样的类型。

5.2 汉语句子系统的新格局

流水句这一概念是吕叔湘先生针对汉语句子的特点而提出的。这一概念的提出,反映了前辈学者对汉语语法体系的批判性思考,昭示了汉语学界摆脱印欧语语法影响的具体方向。本文通过以上的调查与研究,认为汉语的流水句是汉语叙事文体的常态,在汉语句子系统中理应占据重要的句法地位。这种句法地位可如图所示:




这就是说,汉语流水句连同单句和复句,共同构成了汉语句子的基本形态,而这三者又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共同构造了汉语的句群。


作者简介







张黎

个人简介:张黎,男,长春市人。1988年入复旦大学中文系攻读博士课程,师从胡裕树先生,1991年获文学博士学位。1992年旅日至今,现为日本大阪产业大学国际学部教授,历任日中言语对照学会副会长,现任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语文法研究》主编。主要研究汉语语法、汉日比较和语言类型学。主要代表著作有《汉语意合语法学导论——汉语型语法范式的理论建构》等。联系方式:zhangli@int.osaka-sandai.ac.jp。


张闻

个人简介:张闻,太原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联系方式:zhangwen091230@163.com。


本文来源:《世界汉语教学》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

欢迎转发扩散!




推  荐




好文荐读|周鹏、李婧:韵律信息在汉语儿童习得歧义结构中的作用

2024-09-06

好文荐读|洪炜、刘晓迪:隐喻手势对汉语二语抽象词汇学习的影响

2024-09-03

好文荐读|黄瓒辉:为什么是尾焦点?

2024-08-30

好文荐读|束定芳:从世界语言看汉语到从汉语看世界语言

2024-08-27

好文荐读丨刘立勇、熊文新:国际中文教育政策演进历程与逻辑

2024-08-26

好文荐读|张帆:焦点否定的句法表征和语义本质

2024-08-24

好文荐读|苏锦河、汪磊:我国言语社区研究现状与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2024-08-23

好文荐读|蔡武等:行业汉语的逻辑起点、理论体系基本问题与时代价值

2024-08-20

好文荐读|傅惠钧:词汇修辞化与修辞词汇化

2024-08-18

好文荐读|王喜、吴勇毅:共同体视域下国际中文教材跨文化呈现路径探析

2024-08-16


欢迎加入“语言学心得交流分享群”“语言学考博/考研/保研交流群”


请添加“心得君”入群务必备注“学校/单位+研究方向/专业”

今日小编:青   山

审     核:心得君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学心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