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钱满素:抽象地肯定人类权利却具体否定个人权利,颇有架空人类的意味



个人·社群·公正
文:钱满素



▌离开了个人,还有人类存在吗?


一个面团可以被任意切割揉合,但人和一切有生命的物种都有它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生命既不能再分割,也不能以任何数量任何形式聚合成一个整体存在。从生到死,人注定是以单个生命体的形式生活、思维和感受。大千世界自然是千人千面,就算两个人再亲密,也必然自始至终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异和矛盾。


如果人真的能铸成一个整体,像千手观音什么的,用一个头脑支配,那么私心也就被彻底消灭,世界上的事情也就简单了。遗憾的是,这不是我们面对的现实。


“人类”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所有具体有关“人”的事情最后都要落实到个人身上,社会科学所研究的人类平等、自由、权利等概念也都必须落实到个人身上。人是目的,不是手段,个人也一样。抽象地肯定人类权利却具体否定个人权利,颇有架空人类的意味。


如果这些概念只是对人类作为整体而言,那么自由就只能是指人类在天地宇宙间的自由,平等就只能指人与其他物种的平等,权利就该是针对神权的人权,或者是人改造自然的权利了。


所以,除非特指,我们所说的自由、平等、权利等都必须落实到个人才有意义。个人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具体载体,一切权力、财富、荣耀、享受、压迫、苦难最终也都落实到个人。



自从人类摆脱了原始状态,少数个人就一直是社会的主人、历史的主宰,谁能忘记那些不可一世的埃及法老、中国皇帝、罗马教皇、俄国沙皇呢?


直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才第一次提出了“平等、自由、博爱”的口号,提出了“个人主义”。这是对等级制而言的个人主义,它的实质是平权,是平民要求取消少数人享有的特权,这已经是公认的历史进步。


今天,世界上所有的共和国,无论是名义上的还是实质上的,无不把每个公民的平等权利庄严地写入宪法,作为制订其他一切法律的依据。


西方自由主义的产生就是为了保护一定的个人权利不受王权的侵犯。以后随着王权的衰落,个人权利一直在逐步扩大。


20世纪后,西方社会又经历了新的变迁,出现了各种个人权利被滥用或无法控制的现象,以致人们对人的理性感到怀疑,对自由主义感到厌倦,甚至宣称其失败。


新问题有待解决,但历史却不能因此被虚无,即便说回到亚里士多德,大脑的记忆库中却删不掉其间的两千多年。若不是经过这一个个环节,西方能走到现在这一步吗?


今天若要取消个人拥有的这些权利,又有几人能同意呢?有些西方思想家往往过于欣赏自己的首创性,动辄否定前人,却忘了自己始终在西方人文主义的传统之内,也忘了自己之所以能标新立异,还是受惠于自由主义所奠定的维护个人自由和权利的原则。 



▌理想的社群是自由个人的联合



讨论个人与社群孰先孰后的问题有点像讨论鸡与蛋的问题。人是合群的社会动物,决不可能离开群体而正常生存,否则孤独就该是人人向往的绝妙境界了。个人与群体难分先后,并终将长存。尽管它们之间会有对抗的可能,但这种对立并非水火不容。


将个人与群体对立起来思考,似乎必须舍一取一的思路很是片面。关键不在于要群体还是要个人,而是如何促使这彼此需要的双方间达到自然的协调和成功的合作:作为个人联合体的群体是否能有效地运作?作为群体中的个人是否相互平等?是否还能保留他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最强调个人的美国社会也是自由结社最多的社会,这正证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彼此需要。托克维尔早就注意到这一现象,他认为这是美国人平衡个人主义的一种有效方式。


美国历史上没有过封建宗法社会,移民们大多是自愿飘洋过海而来,在新的环境中,他们结成团体,首先是出于个人的需要,而不是历史的规定。例如在纽约这样一个大量移民入关的港口城市,人们往往根据原先的国籍结成团体,为的是共同的语言文化有利于相互帮助提携。


在西部的开发中,赶着大篷车的拓荒者必须结伴而行,才有望在旷漠中克服艰险,最终到达目的地。他们通常组成一个大小合适的团体,立下字据,保证一路上有难同当,决不扔下一辆车不管,他们对违背誓言的人就地进行裁决惩罚。这样的团体在到达目的地后,便宣告使命完成自行解散。


美国西部社会的形成过程与旧世界截然不同。政府对辽阔的西部土地往往不知详情而急于出售,一些合法的土地购主又意在投机,并不真去耕作。同时一批批性急的移民根本等不及政府组织人力勘测土地,便自占公地开荒立户。无论哪种情况,西部的社区总是先于政府而存在。是社区的存在和发展规模推动了镇、市、州政府的建立,也由社区自己决定地名和选举各级政府官员。


总之,政府是自下而上地建立的。居民们为了自己社区的繁荣昌盛,为了吸引更多的移民,争取更多的投资,为了成为政府的所在地,真可谓不遗余力地摇旗呐喊、捐款捐物,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在此已融为一体。


社区不过是社群的一种,还有许多社群是由于共同的信念、兴趣、职业、种族、宗教、性爱倾向,甚至疾病等原因而组成的。人们既可能为了一个具体的功利目的结成临时同盟(如房客联合起来反对房主提高房租),也可能为了更深层的原因而组成长久的党派(如出于对奴隶制的不同观点而成立共和党)。


然而,个人的加入或退出社群必须出于自愿的原则,并且在社群中不丧失他法定的一切权利,也就是说,社群的规章不能与宪法的原则相左。美国的党派是相当薄弱的,一般人选择党派,不过是同意该党派的政见而已,未必有什么组织上的联系,更不受纪律上的约束,徘徊于两党间的大有人在。


美国的结社极为普遍,人们出于各种原因寻求同类。社群不是个人的取消,而是个人的加强。当个人感到缺乏力量时,便联合成社群。在一个正常的社群中,个人应该是自由的。当一个社群开始剥夺个人权利时,它就很可能在违背初衷了,应当警惕不要像人民圣殿教那样,沦为可怕的邪教。



▌正义观与确立社会再分配原则



每当生产力的发展带来新的财富,产生新的阶级;每当社会的腐败引起极端的贫富不均,社会失去公正;每当人们不能再继续接受现行的分配原则,社会便蠢蠢欲动。实际上,每次革命都在试图解决一个重新分配的问题——重新分配社会的政权、财富、文化等方方面面的权利。


分配的原则必须符合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公正原则,当社会中的大多数对这套分配原则能够认同时,事实上的不平均就可以被接受。在孔子的心目中,君君臣臣无疑是公正的。而在创立共和国的人们心中,君主制当然就是不公正的。


两性的不平等、种族的不平等,都曾经被认为是公正的,至少是可以接受的。可见具有道德含义的正义观和道德一样,随时代而变迁。每个时代都有自己通行的社会正义观,它最能反映当时当地的分配原则。


罗尔斯的《正义论》发表于1971年,反映了当时美国调整分配原则的需要。美国在19世纪末建成了世界上最强的经济,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又获得进一步飞速发展。


二次大战后美国在一个满目疮痍的地球上稳坐首富之位,综合国力之强实为历史之空前。全国上下洋溢着自信和乐观的气氛,人们期待着从这块日见增大的蛋糕中分到更像样的一份。


肯尼迪提出的“新边疆计划”和约翰逊提出的“伟大社会”都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期待,整个60年代中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可以说都是为了重新确立分配的原则,向美国一贯的WASP(盎格鲁-撒克逊新教白人)和男性白人的主流挑战。约翰逊任内通过的一系列民权法以及各项社会福利制度都是为了使更多的美国人分享国家富强的果实。美国社会开始明显走向多元。


在罗尔斯关于正义的两个基本原则中,第一个自由平等原则是美国独立宣言早就承认的,第二个差异原则认为不平等应该有利于弱者,则是以新的补偿原则在促使实现第一条原则。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根据1964年民权法所制定的“肯定性行动”反歧视法,它规定凡与联邦有经济关系的单位必须在就业、晋升、大学招生等方面使少数民族和女性在数量上达到一定的目标和进度时间表。


法律本来应该超越种族和性别,但由于历史上存在的不平等,少数民族和女性在美国一直处于弱势,法律现在倾向于弱势集团,是以一定的补偿来纠正历史的不公正。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大致反映了60年代美国的社会思潮。


一个社群在再分配中受惠,最终得益的还是这个社群中的个人。


目前西方的正义理论时有争议和翻新,但似乎都还没有完全离开自由主义强调个人权利的基础。很难设想一种新出现的正义观会回到否定个人的立场,如复辟君主制之类,恐怕还是趋向更广泛的公民权利。


回到中世纪大概是任何新理论的发明者都不会同意的。正因为大原则的基本一致,美国政治大都围绕着一些非常具体的问题展开争论。


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它有着明显的国界,成功的社会科学就是最有效地解答该社会提出的实际问题。社会的不同,问题的不同,使各国的社会科学可以借鉴,却难以照搬。每个社会必须研究自己的问题,在本国国情的上下文中做文章。



钱满素老师作为哈佛大学美国文明史博士,对美国文明的研究可谓深刻。她著有多部解析美国历史与文明的书籍,发表过多篇与美国相关学术论文。

为此,我们特别推荐钱满素老师主编及其代表作品,系统解读美国文明源与流


◎ “美国文明经典译丛”:钱满素主编的这五部作品以里程碑式的事件,以问题意识完整呈现了美国文明历程中的清教起源、“山巅之城”的理想、杰汉之争、权利法案、以及西进运动,从五大方面系统梳理美国精神的内核,让读者从这五大层面深度读懂美国,不只看到美国的历史,更看到那种适合于全人类的伟大精神,可以说每一本都很经典。


◎ “美国文明观察四部曲”:是钱满素的代表作品。钱满素将历史现实与观念融会贯通,用生动的文笔,从文明的角度解读美国的前世今生。在她的笔下,会看到美国丰富的各个面向:反对屈从、痛恨王权的新教徒们建立了美国;要打独立战争,各殖民地代表最害怕的不是不团结,而是怕过于团结;宗教精神与自由精神结合,基督教是美国秩序最大的根基......所有这些看似难以理解,却有深深文化内涵的事件,在书中都得到一一解读。


刘瑜:钱满素老师不但对美国历史如数家珍,而且对美国精神理解的入木三分。她说理清明,文笔生动,刻画了自由如何在秩序与抗争、精英主义与平等、法治与民主惊险的平衡中诞生。


雷颐:无论赞颂美国还是斥责美国,首先应当客观了解美国......一切政治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信仰、道德问题;“道德政治”是可实现的,但只能是自发的、自下而上的。


美国文明的影响早已经渗透到了全世界每一个角落,不了解美国,不足以谈世界。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美国文明丛书”(先知书店独家)。



▍延伸阅读

弗里德曼:自由才是奇迹之源

人类政治秩序的“第三条道路”

罗新:历史不应该顺理成章

历史学家马勇:蒋廷黻的这个看法虽说残忍,但确实是对的

罗素逝世53周年纪念 | 小灾难来自固执,大灾难来自狂热

沈志华“趁乱”拷贝的俄罗斯解密档案,解开了多少中苏之谜?

因为“不求得宠于当时”,所以曾遭两岸同禁

你有你的规矩,世界另有规矩

齐邦媛:我不赞成任何狂热的东西,狂热的东西都不持久

王鼎钧|这本书写好了8年不敢发表,因为“太恐怖了”

他短暂的一生只干了两件事:一为爱情,一为莎翁

《满江红》中的秦桧与岳飞,令人想起琦善和林则徐

特殊利益集团与国家的兴衰有什么关系?

胡鑫宇案联想:我们该如何走出“信任怪圈”

叶永烈|蒋时代,台湾小学课本里的“伟人故事”

杨奎松:跳出“成王败寇”,今天如何看待国民党的失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