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丁真:云归靛蓝|上城士途中风物015

上城士 上城士
2024-09-05

暮春时节,丁真第一次来到大理,也第一次接触扎染。


白族扎染,染料特殊,采自苍山里的寥蓝、艾蒿和板蓝根,其中用得最多的就是蓝靛草“板蓝根”。这种清热消炎的药材,在面朝洱海的苍山脚下生长茂密,白族人便决定将它用作染料。起先只是将生白布染蓝,而后逐渐尝试出了一些简单的花样,直到今天,白族扎染已经成了一项久负盛名的民间传统工艺。

在丁真对面,白族扎染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段银开正在示范扎花。一双手在布料上撮皱、折叠、翻卷、挤揪,生布立刻变成一串串“疙瘩”。这项古老的纺织品染色工艺,被本地人叫作“疙瘩花”和“疙瘩花布”。


扎花是扎染工艺的第一步,扎,即用绳线将无须染色的部分扎住。用绳子扎布,是想象力的游戏。同每一个邻居、每一位先祖一样,段银开知道每一个“结构”的用途,像是剪纸或是魔术,这些褶皱和凸起马上会带来丰富的可能性。


扎好的布投入染缸,每浸染一次,颜色就会深一层。段银开说,上下要投三十次,出来的颜色才好看。她展示了一缸刚投好的布。染缸里拿出来的布晕染得很美,是完全自然过渡的美。板蓝根染出的颜色,青里带翠,凝重素雅。

蓝色,是扎染的基调,这与它的染料取自苍山有关。不过,苍山里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颜色。白族的先民只选择了靛蓝,并不是一种偶然。


我们在大理市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里,看着布面上大片的蓝与白,就像看着头上的天空。在大理,天与云是永恒辽阔的存在。盯着深沉的染缸,最先感受到的也是长久的平静。宁静又和平的蓝,不只是白族人审美趣味的主调,更是白族人性格的主调。

现代扎染的颜色更加丰富了。丁真说他最喜欢白色跟黑色,理由相当实在,“白色看起来就很干净,放在哪儿都觉得能很容易就找到;黑色容易穿,脏了也不容易被发现。”这就是他自己的白色衣服少,几乎只穿黑色的原因。

扎染过的布料还要经过浸染、晾晒、拆线、漂洗和碾布。对丁真来说,最有趣的就是拆线,“拆那个线给我一种放松的感觉,因为你每拆一根都会看到一幅不一样的画。”这种一下一下地逐渐显出画面的感觉,让他想起乐高,或者那种正在冲洗的老胶片,抑或在刮开什么涂层。

全部展开的布料,晕色丰富,过渡自然,更重要的是具有唯一性。一扎、一投,每一下的细微差别,都会促成布匹的独一无二。同一个匠人也无法染出两块同样花纹的布。拆着拆着,丁真念了一句什么,后来我们才知道他说了一句藏语,意思是“美丽的画”。

我们很容易将这些扎染作品当成艺术作品来看待,但质朴的制作者们却总是忘了自己的艺术家身份。对本地人来说,扎染只是本民族代代相传、延续了几千年的技术。对丁真来说,扎染是一项充分利用自然的技艺,不只是原料完全取材于自然,晒干布料、完成固色也需要太阳和风的助力。这种完全自然的制品,让丁真感到格外亲切,他就是穿着这样的衣服,吃着自然的食物长大的,既是爬高山、晒太阳、采松茸、骑马、望天、望云的日子,也是今天最开始他决定和段银开一起做松茸扎染纹样的原因。按照刚才的演示,经过一番操作后,最终展开的布料既像松茸,又像山水,清淡的白色上留下了蓝色,他们获得了一块比一颗松茸更丰富的布匹。

丁真还想扎匹马,段银开决定让他独立完成。“她是真的想要教会我。”但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想要染好图样,需要不断重复地训练。丁真的几次试验都失败了,段银开最后答应扎一匹马送他,他既遗憾又感激。

丁真拥有一匹叫作珍珠的小马,所以“马”对他来说是熟悉的存在。在拍摄现场,工作人员牵来一匹马,丁真立刻走了过去,“它真的好温顺,有些马可不是这样,需要判断。刚和马接触,你可以站在它的侧面,好好地、慢慢地摸它呀。”他的手比画着安抚马的动作,像是在比画一截海浪,“然后它就会很信任你了。”


现在,丁真有一部分时间离开了高原,辗转在不同海拔、不同纬度的城市之间。上次见珍珠,差不多是在一个月前,这一个月里,他只能从手机里看家人喂它的视频。

身体虽然离开了高原,有些习惯却没有改变,比如习惯性地找太阳,“成都有时候有太阳,有时候就没有。”冬天的成都湿气重,几天都见不到太阳,出一次太阳他都格外开心;不管在理塘还是在“外面”,一到晚上,他就跑出来看星星,“在城市里看到星星的机会其实不是很多,但有时也会看到一点。家乡(的星星),哇,那真是超级美的。”


城市中的人或许会受困于“人”的思维,但丁真却可以轻易想象树与虫草的生长节奏,也能直接领会鸟、花、马的世界的秩序。“在地性”——无数创作者的追求——就在他的血液里,成为他生活的提示与参照,也带给他无限安慰。到现在,如果心情不好,他的方法还是找块草地看星星。

几年辗转后,丁真对自然的认识反而越来越深,感到自己与自然更加紧密相连。他可以描述出那些过去没有体验过的感觉,当形容起扎染这样的纯天然手工制品时,他说:“情感也好,汗水也好,一个人用尽全力地去弄好它,就是它的魅力,魅力就在于这美与真实。”


再谈到自然,他说,就像对人来说最珍贵的是自然一样,对自然来说最珍贵的也是人。接触的人越来越多,他逐渐总结出高原上的人与其他地区的不同,“在我们那里,人不会考虑那么多,我们总是想着接下来要去哪儿继续玩儿,好好玩儿,但城市里长大的人总在观察,观察所有环境和动静,观察怎么把这个那个都弄好。”

现在,自然也成为他的灵感来源,自然的面貌与声音,慢慢变成了他自己的东西,让他可以讲给大家听。


世界妙不可言,比如丁真其实从未设想过此刻的生活,“小时候,我们坐在那儿说‘飞机’,就只能坐在地上看着天上,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也会坐上飞机,飞在天上。我从来没有想过,但是我又都做到了。”


眼下,生活的状态和视角改变了一些,不过心的力量无穷。自然就在那里,却不会永远停在那里,它也会向你靠近。



上城士途中风物|丁真|纪录短片



出品:伦思博
监制&统筹:毛毛
摄影:金家吉
编辑&造型:李明伦
化妆:Hauie樊浩
发型:延松
美术:温潇颖、亮子(Longevity Wine)

导演:张恒John
摄像指导:李钱鑫
B机摄像:张泽龙
剪辑:毛正林
调色&Online:Kami
混音:钟祺源(祺音跃汇)

制片主任:李迅
执行制片:李宝宝
设计:王若菲、张春妍
撰文:韩哈哈
新媒体内容运营:R
新媒体视频编辑:美萱
服装统筹:Aoki
摄影大助:姜宇航

鸣谢:喜林苑·杨品相宅(喜洲)

品牌支持:稀物集SHELOG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城士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