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综述: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光镊技术

长光所Light中心 中国光学 2023-12-07


推广位(非商务)



图片来源:Sixty Symbols
撰稿 | 隋文


01

光镊技术的历史沿革


光镊(Optical tweezers),是用物镜下高度汇聚的激光形成的三维梯度势阱俘获、操纵和测量微小颗粒力学特性的光学技术。

因其兼具微纳米颗粒的操纵和测量功能,可以对微纳米颗粒或分子进行皮牛顿量级精度的力的测量,目前在物理学、生物物理学、纳米科学和生命科学有广泛的应用。
 
早在1997年,Steven Chu等科学家在原子捕获和激光冷却技术中发现光捕获现象,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经过30多年的稳步发展,2018年这一技术再次引起轰动,Arthur Ashkin 因其在“光镊及其在生物系统中的应用”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伴随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光镊技术的研究范围由最初的微米小球拓展到原子纳米级别,捕获物体的形状由球拓展到棒、片等各种形状,捕获的材料由介质小球拓展到金属小球、碳纳米管、金刚石等形形色色的材料。

图1. 光镊技术的历史沿革

由于聚焦捕获激光光斑尺寸的衍射极限,传统的光捕获实验在用于纳米级粒子时存在较大的缺陷,从而阻碍了准确的捕获约束。

高的激光功率下,被捕获的样本通常会遭受快速的光学损伤。这些限制使捕获和操作非常小的粒子特别具有挑战性。

随即,基于等离子体衬底的光镊被开发出来,以克服自由空间衍射带来的限制,并增强阱内的局部光强度

等离子体纳米结构的一个主要优点是,通过改变结构的几何形状,可以在大范围的入射激光波长范围内实现电磁场增强

因此,可以利用等离子光镊(POT)进一步研究多种疾病发生的生物学机制。

本文,作者从基本理论出发,综述了基于金属纳米结构的近场光学操纵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分子技术领域中一些颇具价值的进展,例如对单个生物分子的精确控制。并对纳米操纵技术未来的发展和潜在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02

等离子光镊的基本理论


纳米颗粒的有效光学捕获是在接近金属尖端的表面实现的。

具体来说,在激光照明下金属结构表面的自由电子密度可以发生集体振荡,这种振荡被称为等离子体激元

在一定条件下,由于金属结构的几何特征,电荷浓度会产生高度局域化的倏逝场,其强度随远离界面呈指数衰减,从而产生强大的梯度力,能够提高光阱的精度。

这些场由于局部表面等离子体激元而增加了束缚和俘获势的深度,使俘获在纳米体系中更加稳定。

此外,一些使用纳米光子腔的实验,如纳米孔径或光子晶体腔,展示了一种新的捕获机制,称为自诱导反作用(SIBA),其中被捕获的粒子对捕获机制本身具有动态作用

SIBA捕获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是,粒子本身通过亚波长空穴改变光传输信号。

SIBA效应的起因是共振对局部折射率变化的敏感性

与其他POT方法相比,SIBA配置的优点是不需要等离子体共振

03

等离子光镊的优点和缺点


近场捕获与远场捕获相比具有显著的优点

对于POT来说,捕获激光功率可以通过SPP模式的电磁增强来降低,这对于实现瑞利区间下的稳定捕获至关重要。

这意味着POT可能应用于加速光化学反应或灵敏的生物实体检测。

激光的衍射极限对光的聚焦大小有一个较低的限制。

通过采用POT结构,被捕获的纳米颗粒的运动被限制在等离子体区域,该区域比激光的衍射限制区域小得多,使得捕获更加稳定

尽管该POT允许通过将光压缩到更小的横截面积来增加局部强度,但一个基本问题是金属纳米结构对激光的吸收所产生的热效应

热对流效应已被证明会改变粒子动力学。

为了抑制光热效应,可以在散热器上制备等离子体纳米结构,并在被照区域内减少等离子体纳米结构的数量

04

常见的等离子纳米结构


等离子体纳米结构因其克服介电结构衍射极限的能力而受到广泛关注,并已被用于操纵纳米粒子。

它们可以在等离子体层和介电层之间的界面提供具有高光学梯度的强亚波长能量约束,使之适合在光通信、光学成像、能量获取、纳米电子学等领域应用。

如图2所示,常见的等离子纳米结构包括,基于金属的POT,基于柱体/天线上的POT纳米结构,基于锥形纳米结构的POT,基于领结纳米结构的POT和基于孔状纳米结构的POT等

图2. 几种常见的等离子纳米结构


4.1基于金属的POT
POT实验首次在均匀金介电界面上实现

虽然激光束照射的薄金属层产生了光捕获场,但在金属表面特定位置稳定的光捕获需要一个有限的捕获井,这可以通过金属图形来实现。
图2.a

如图2.a 所示,Chen制备了周期为1μm的单元点阵,每个单元由4个直径为200nm、厚度为40nm的金纳米圆盘组成,系统研究了聚苯乙烯珠在等离子体增强的二维光学晶格中的俘获行为。

4.2基于柱体/天线上的POT 
金属纳米颗粒或纳米天线具有集中光的能力,因此可实现尺寸比基于金属圆盘POT结构小几个数量级的光阱。
图2.b(左),图2.c(右)

如图2.b,利用偶极金纳米天线对大肠杆菌等生物进行了数小时的稳定捕获。

此外,天线POT纳米结构可实现等离子体光学涡流捕获,如图2.c,作者演示了在去离子水中捕获尺寸约300nm荧光聚苯乙烯微球,展示了有效捕获折射率低于周围介质的纳米粒子的能力

4.3基于锥形纳米结构的POT 
利用角分辨纳米球光刻技术,在玻璃基板上制备了金纳米颗粒阵列,用于在0.5-10kw /cm2激光强度范围内的量子点光学捕获。

图2.d


如图2.d,近红外激光在808nm被用来激发表面等离子体,使靠近纳米锥体间隙处的电磁场增强

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两种掺杂染料的聚苯乙烯纳米球的捕集效率。

一个与捕获激光共振,另一个与非共振。结果表明该POT结构在共振条件下的性能至少比非共振条件下的性能好五倍,从而为有效捕获小分子提供了一种替代方法。

4.4基于领结纳米结构的POT 
领结纳米结构由两个金属的、对称的三角形结构组成,面向尖端,但被一个狭窄的间隙隔开。

研究表明领结纳米结构具有比一对纳米天线更高的灵敏度

事实上,领结的几何形状可以把光紧紧地聚焦在狭窄缝隙内的一个点上。尽管纳米天线提供了比领结结构更强的能量峰值,后者的特征是在金属臂的外部边缘有多个光学陷阱

图2.e


如图2.e,利用领结纳米结构POT测得500nm直径的捕获粒子在等离子体基板上方25纳米处的捕获效率为0.27。

随后,人们提出了一种基于金属纳米带和光波导集成的新型领结纳米结构

通过光纤将波长为1500nm的激光耦合到波导中,金属领结纳米结构产生了高度集中的共振场,并产生了强大的光捕获力。
图2.f

图2f. 展示了制作在150nm镀铝近场扫描光学显微镜光纤尖端的单bowtie孔径纳米天线的光纤集成光镊。

4.5基于孔状纳米结构的POT 
图3.a 展示了100nm金薄膜上的圆形纳米孔捕获50nm聚苯乙烯球,其较低的光学捕获功率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光学损伤。

此外,可采用矩形等离子体纳米孔捕获直径为22nm的聚苯乙烯微球(图3.b)。

这种结构可以通过调节几何纵横比来调节传播间隙等离子体激元,尽管孔径很小,却可以产生强大的场强梯度增强捕获及远场光的传输。

图3. 基于孔状纳米结构的POT

锥形楔状双纳米孔结构可以提高对小半径聚苯乙烯颗粒的捕获,原因是这种设计导致了间隙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二维纳米聚焦,并将它们耦合到楔型等离子体激元模式,从而提高了捕获能力(图3c)。

图3d展示了基于双纳米孔几何结构和磁场排列的POT捕获直径为30纳米的顺磁纳米粒子,该结构可以用于分离所需粒子。

近期研究表明,基于环形纳米孔阵列的光阱有望与程序芯片集成,用于对微纳米颗粒的光学捕获(图3e)。

利用图3f所示的同轴纳米孔的一阶法布里-珀罗模式,成功实现在3分钟内稳定地捕获蛋白质分子,且可以重复进行。因具有明显的捕获势阱,此设计推动了纳米捕获技术的极限。

05

等离子光镊的未来发展


1. POT与病毒学的潜在结合是一个尚未被深入研究的领域。比如,POT可以与分析平台(如lab on a chip)集成,从而为流动的细胞以及在液体环境中检测生物材料或病毒提供可能。

2. POT结合高分辨率显微镜技术可用粒子的检测和成像。当下,对于小于光波长的粒子的检测,荧光成像仍然是主要的对比度技术。然而,不是所有的分子或物体都适合荧光标记。此外,光漂白效应将限制用于单分子检测的光子数量,从而也限制了可达到的最大信噪比。POT结合高分辨率显微镜技术可大大减小噪声,并且不受光漂白的限制

3. POT的另一个潜在应用是它与石墨烯的结合,发捕获和检测生物分子的石墨烯-金纳米颗粒混合光镊平台,研究蛋白质二级结构等各种体系。

POT技术将低功耗和纳米光学原理结合在一起,可控制多种粒子,如介电粒子、生物分子和活细胞。

POT技术不仅将加速生命科学、纳米科学和材料科学的科学研究进展,而且还将产生新的功能材料、纳米医学和诊断工具。这一科学领域在未来将继续迅速发展。



该论文题目是 Plasmonic optical tweezers based on nanostructures: fundamentals, advances and prospects ,发表在 Nanophotonics 。


论文全文下载地址:

https://doi.org/10.1515/nanoph-2019-0151

▶【点这里查看原文


申请转载,请加微信:447882024




商务( 第一广告位 / 长期招租 )


往期推荐



敬请期待

新 刊Light : Advanced Manufacturing

新 刊eLight

即 将 隆 重 上 线 !



这是中国光学发布的第1216篇,如果你觉得有帮助,转发朋友圈是对我们最大的认可 

☞ 本文编辑:赵阳☞ 来源:中科院长春光机所 | Light学术出版中心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邮箱:zhaoyang789@ciomp.ac.cn

分享朋友,快点亮“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