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甘肃·周末对话】忘记我 记住敦煌

新甘肃客户端 新甘肃客户端
2024-09-11

——再过若干年,大家可能会忘记康琦,但是能记住敦煌、记住《丝路花雨》就可以了。
8月19日22∶30,甘肃黄河大剧院,掌声连绵不绝。
《丝路花雨》全体舞者进行两次谢幕后,台下的观众久久不愿离去,还想再多看一眼千年前的丝路盛景。
当帷幕落下,内心依然不能平静的还有“英娘”扮演者康琦。
她说,每当看着观众的不舍,总会热泪盈眶,感觉自己演得还不够好。这种状态,来源于她想把最好的状态呈现给每一场的观众,燃起大家探索敦煌文化的兴趣。
今年是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首演45周年,也是康琦扮演“英娘”的第十年。这十年,“英娘”成为康琦的标签,康琦也用精湛的舞技,让“英娘”从壁画中走出,成为很多观众的“敦煌初印象”。
有标签并非坏事。她说,对于舞蹈演员来说,大家能记住你饰演的角色、塑造的形象已属难得。再过若干年,大家可能会忘记康琦,但是能记住敦煌、记住《丝路花雨》就可以了。
新甘肃客户端:《丝路花雨》已经演了45年了,你认为这部舞剧经久不衰的秘诀是什么?
康琦:离不开传承。不仅是文化的传承,还有精神的传承。
这是一部展现中国民族舞力量和美感的作品,也是一部让人心潮澎湃、热泪盈眶的舞剧。它的生命力不仅局限于艺术领域,还能让观众在观看演出过程中了解敦煌,喜欢上敦煌文化,更能让观众感受到中华五千年文化传承带来的自信。
《丝路花雨》以敦煌壁画和丝绸之路为题材,以和平、友谊为主题,传唱着丝绸之路中外各族人民友好往来、民心相通的千古佳话。20世纪70年代,甘肃省歌舞剧院的前辈、编导们怀揣着对艺术的追求和对敦煌文化的敬仰,七进敦煌,从莫高窟2000多尊彩塑和4万多平方米的壁画中寻找灵感,发现了敦煌舞特有的S形曲线运动规律,把瑰丽多彩的敦煌壁画搬上了舞台,并最终创排出民族舞剧《丝路花雨》。
对于一部舞剧来说,历经45年,仍旧受欢迎,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每一个演员都想让《丝路花雨》的热度延续下去,我们就要传承老一辈编导不怕吃苦的精神,继续创新探索,让《丝路花雨》一直演下去。
新甘肃客户端:英娘是这部剧中的主要角色,也是你进入剧院的第一个主要角色,你是怎么一步一步从一个爱学舞蹈的小姑娘成长为“英娘”的?
康琦:我从小就学舞,因为各方面条件还不错,舞蹈老师建议我去走专业路,2006年,我考进了由甘肃歌舞剧院委培的中专学校。
非常幸运,2008年《丝路花雨》要进行奥运献礼版的改编。我当时中专二年级,首次进入《丝路花雨》的排练当中,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机会。我站在舞台上,接受了观众对于舞蹈功底的反馈。这些反馈对于自己基本功、舞蹈表演,包括演员的成熟度、对舞台的一些把控,都是非常好的磨炼。
2010年毕业后,我进入甘肃省歌舞剧院当了舞蹈演员。院长见了我,说这个小孩是我们从小锻炼培养出来的,试一试英娘这个角色,4年后,22岁的我成为了《丝路花雨》第20位英娘。
没有谁是随随便便成功的,这是一个需要沉淀的过程。现在想想,也是4年对一个角色的琢磨,才让后来的我知道英娘这个角色要用什么样的细节去诠释。
新甘肃客户端:现在,还能记起第一次饰演英娘的场景吗?
康琦:2014年11月份,我在黄河大剧院的舞台上,第一次饰演了英娘,演出前我很紧张。
等到正式演出时,我给自己打气说,要抱有一个平常心,无论今天来了多少人,台下坐了谁,一点都不重要。首场演出,只要你能完成在练功厅里面训练的90%,你就已经成功了。
演出结束后,团长、同事们都感觉这不是我的第一场演出,就像已经在舞台上跳了很多遍。
事实上,演出前的时间里,我每天会在练功厅把英娘的每一个舞段都要从头跳上一编,休息十分钟后,再从头练习。
新甘肃客户端:在舞台上,对于台下观众的反应应该是一览无余的,对于演员而言,这是压力还是动力?
康琦:观众的反应更多是对我们的鼓励。今年7月21号开始,我们一直在甘肃黄河剧院进行驻场演出,现场观众反响也不错,每一场上座率都很高。所以每一场大幕一拉开,演员们看到底下坐得满满的人,心里面其实是兴奋的。
有时候,演员比较容易“人来疯” ,就是底下观众越欢呼,就越容易达到一个巅峰和激动的状态。比如说,我跟神笔张有一个父女相认的场景,我一看到他的眼睛,顿时感觉我真的是他失散多年的女儿,就想哭。这时候,我们两个人碰撞在一起爆发出来的状态就会传递给观众。再比方,英娘有一段卖艺的戏出来后,观众有时候害怕打扰了演员的表演,不敢鼓掌,但是当有一个观众鼓掌的时候,大家哗哗的掌声给予到演员其实也是一种认可。观众和舞蹈演员之间一来一去的互动递进关系,对于演员在舞台上塑造角色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有时候演出结束后,我也会刷微博、小红书,看看观众对这部剧的评价。有些好的建议我们也会汲取,争取演出一次比一次成功。
新甘肃客户端:英娘也在成长,从2014年出演到现在10年了,你有什么变化?
康琦:这十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心态也逐渐沉稳。对英娘这个角色的把控,从每一场她的人物定位肯定和十年前的我是不一样的。
你要想演好一个角色,你就要成为她。我的前辈李丽老师告诉我,你要跳英娘的话,就一定要经历你人生中的亲情、友情、爱情这三个方面的感情,都经历之后,你才会更深刻地理解英娘这个角色给你带来的震撼。
以前对这句话理解还不是很深刻,我就觉得英娘就是一个小女孩儿。有一个画面是英娘跟父亲在一个洞窟里面绘画,神笔张看英娘跳舞。十年前,我觉得这就是父慈子孝的故事;现在,我会像讲故事一样,用舞姿展现英娘幸福的状态。
新甘肃客户端:十年如一日的演出,既是体力付出更是精神付出,有没有感觉到枯燥?
康琦:不会,因为《丝路花雨》真的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宝库。有时候我会去跟以前的前辈编导老师们、同伴去交流,也会为了一个造型跟敦煌壁画对比像不像、反弹琵琶手到底应该是正着还是反着。其实,整个创作团队一直都在探索,有创新就不会觉得枯燥。
新甘肃客户端:十年过去,你也从一名青涩的舞蹈演员成长为经验丰富的前辈老师,会不会有年龄焦虑?
康琦:年龄焦虑无法避免。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身体素质呈现一个逐步下坡的趋势。我和身边年龄增长的演员看到年轻演员们呈现出来的状态会感叹,“哎呀,年轻是真的好”。但是逐年增长的岁数也会督促你要更加进步,更加自律。你必须要这样做,哪怕有一刻的放松,就会被淘汰。
新甘肃客户端:敦煌文化厚重悠久,把飞天演给世界看,对于弘扬敦煌文化意义重大,团队付出也是巨大的吧?
康琦:自1979年首演以来,《丝路花雨》累计演出近4000场,吸引观众超500万人次,也先后出访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年,为了让《丝路花雨》不被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所淘汰,版本也先后历经了1979年、2008年、2016年三次较大的改动。
所以,这些年《丝路花雨》一直都是常演常新的状态。我也希望在今年45周年之际,我们能够将《丝路花雨》做到一个更好的提升,能够向所有的观众交上一个更满意的答卷。
舞剧中每一个演员是演绎者,更是传承人。近年来,古老的敦煌文化艺术正以多种方式走出石窟、走向世界。我们团队也希望深入挖掘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情用力用舞蹈的艺术形式向全世界讲好敦煌故事。
新甘肃客户端:对下一任英娘有什么话要说?
康琦:我希望每一位来演英娘的演员不仅会跳舞,更希望她拥有丰富的知识,对敦煌的深刻理解。这些知识可以让你塑造一个有血有肉的角色。
能参与《丝路花雨》舞剧就是人生中一个幸福的存在。希望每个演员都能够踏踏实实,不管是饰演英娘,还是群舞的角色,从心底里去热爱这部剧,喜欢上敦煌文化。

往期荐读


警车压实线变道擦挂后逃逸?当地通报→
严防“萝卜招聘”“近亲繁殖”!两部门出台新规→
甘肃省政府批复:同意!

END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李萍 景永鹏 实习生 周雨菡)

编辑:李丹
校审:高利萍

责任编辑:江文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甘肃客户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