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材子材女”亮相人生舞台

深圳大学报 深圳大学报
2024-09-13



亮相人生舞台
"材子材女"
——材料学院助推学子就业升学记



“就业率98.83%,居全校首位;人均4 个offer,最多的拿到了 12 个。”交出这份卓越“成绩单”的“考生”是深圳大学材料学院的硕士毕业生们。而材料学院本科毕业生的升学深造率也同样不凡——国内外升学率达59.4%,比去年提高近20个百分点,在全校名列前茅。亮眼的数据离不开学子们四年辛勤的付出,也离不开学院促就业促升学的不懈努力。



前瞻设置

材料专业迎来"春天"






因为就业前景不被看好,学习难度较大,且就业要求较高等,材料相关专业曾一度被视作“天坑专业”。为何深圳大学材料学院的就业率和升学率还能如此出类拔萃?答案与如今的“风口”产业“重新洗牌”有关。


早在2015年,材料学院就提前进行了学科布局,针对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需求做出了专业方向上的细化,确定光电材料、新能源材料、半导体与信息材料及功能高分子材料四大方向。

2023年深圳大学材化联合春季招聘会现场

不出所料,近几年新材料相关产业、行业蓬勃发展,新能源等产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旺盛。材料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小平对此不由感叹:“学院当时确定的方向非常有远见。”

“基本上是我们学生来挑单位的。”在谈到硕士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时,李小平高兴地说。材料与化工专业的硕士毕业生晏淦便是如此。他在学院就业工作群看到辅导员分享的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的就业推送后,迅速去其官网投递了简历。由于专业对口,履历丰富,经过两轮面试,晏淦如愿收获了入职offer。除此之外,他还接到来自TCL、富士康集团和中兴通讯的“橄榄枝”。

晏淦的比亚迪入职礼包和工牌

材料专业站在新“风口”之上,材料学院毕业生的前景一片向好,尽管如此,李小平认为不能盲目乐观,“这个‘风口’什么时候就不再刮风了?还是要有危机意识”。他解释到,任何产业的繁荣期都有一定的期限,为了应对未来行业发展达到饱和阶段后的问题,材料学院正于今年申请博士点。“如果申博成功了,那我们可以把培养层次提高一个层级,也可以提高学院的竞争力。”





润物无声

师生凝心携手并进






去年深圳大学材料学院的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为100%,材料相关专业的硕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的巨大市场需求显而易见,材料学院因此继续大力支持本科生考研。


从新生入学教育、新生导论课到每一次的班会和面向大三的大会,材料学院都融入了考研指引的内容,尽早帮助同学们确定学习目标。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班主任胡利鹏将此总结为“润物细无声,功夫在诗外”。在他看来,“如果学生没有想好自己要做什么,那么考研是最好的选择;读研三年期间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胡利鹏主持2019级材料科学与工程01班考研动员会

材料学院的老师们关注学生的想法和处境、致力于解决学生考研路上的难题,为同学们的复习备考保驾护航。


2022年,材料学院辅导员吴端阳走访宿舍时发现学生大多选择在宿舍准备考研,彼时中央图书馆尚未投入使用,学生缺乏学习场地;加之学生在宿舍复习,容易造成信息闭塞,难以获取充足的考研资源。基于此,吴端阳牵头开设“学习训练营”,给学生们提供一个24小时开放的学习场所和与“研友”交流的场所。


为了减轻学生们搬动考研书本的负担,学习训练营为每个人配备了专属座位。“我比较喜欢有张固定的桌子去学习,训练营恰好给我提供了这样的学习条件。”学生杨志远在分享自己的考研经历时说。


考虑到学生也许难以快速适应高强度学习,吴端阳采取奖励机制,一周内打满五天卡就奖励一个文具,打卡满一个月就有更大的奖励。“虽然东西不贵重,但我想通过打卡的方式,让他们能直观地看到自己的付出,这样他们就更有成就感。”

2022年8月材料学院第一期暑期学习训练营结营仪式

另外,学习训练营还邀请研究生作备考经验与研究生生活的分享。“一个是教经验,一个是给憧憬,如果学生向往这种生活,那他的动力会更足。”吴端阳解释说。数据显示2022年参加学习训练营的学生的录取率接近72%。“我们觉得这个方法非常好,应该继续坚持下去。”吴端阳信心满满。


除了学习训练营,各班班主任发挥的作用亦不可小觑。其中,当选校级“优秀班主任”称号的胡利鹏是学院公认的楷模班主任,李小平称赞其为提高本科生升学率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和学生的关系特别好,跟学生能打成一片,对每一个学生都了如指掌”。2023年,胡利鹏担任班主任的2019级材料科学与工程01班升学率达到59.1%,创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升学率的历史新高。

2022年9月胡利鹏走访学生宿舍

2019年胡利鹏刚担任班主任时,看到有位学生申请了困难认定,于是给学生打电话,建议其大二时到其带领的团队做实验,让学生在勤工助学的同时提前接触科研。后来这名学生成绩排名专业第一,获得“荔园自强之星”称号,如今已保研到北京大学。“这件事让我觉得有时候‘好心’是能得到正反馈的。”胡利鹏感慨到。




不断前行

勇于探索未来道路






高就业率和升学率的数字背后,离不开每位材料学子的刻苦和努力。“我们学院的学生都很拼,每天晚上十点半以后学院实验室的灯都还亮着。”研三学生闵雨如是说。


杨志远便是这样“拼”的人,大二时便选择进入学院实验室,参与了第十一届广东省材料创新大赛并获有机高分子赛区三等奖。回想起自己在实验室的经历,杨志远笑着说,因为老师规定每天最晚离开实验室、检查水电并打卡的人可以获得十元奖励,他在一个暑假就收获了一百元,这让其他学长学姐都对他刮目相看。“他们后来一直调侃我是干活不怕累的人。”杨志远不好意思地说。

杨志远(左二)与同学们在2023届毕业生环校跑活动上的合影

努力刻苦之外,提早制定清晰的目标和明确奋斗方向也尤为重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特色班的史希言即将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深造,而她早在大一时便了解到了材料学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的“3+1+1”联合培养项目,此后便一直专注于提高绩点、考取优秀的雅思成绩,为申请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目标努力。


然而现实中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晏淦认为这一状况再正常不过,“做实验的时候就会发现方向常常是错误的,但不等于之前的心血都白费了”。他觉得生活亦如做科学实验一般,都是在试错中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在努力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更好的方向,或者是更好的想法就可以及时调整”。

晏淦正在进行汇报展示

除了提早制定清晰的目标,史希言也强调在大学期间要多做尝试。然而史希言坦言自己曾在应该多参加竞赛还是进入学校实验室之间犹豫不定,经历过一段迷茫焦虑的时期。后来,她选择先勇于踏出一步,期望在行动中得到答案。


于是史希言在大一下学期进入了实验室,等习惯实验室的科研节奏后,她又参加了“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以及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并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未来规划。对于学弟学妹们,她鼓励道:“人生是旷野,大学四年可以努力地去尝试不同的东西,找到自己的路之后坚定地走下去。”

史希言的参赛作品“加成法制备柔性导电线路”

为了给材料学院的学生们搭建更加优质的发展平台,助力他们走向更广阔的的世界,吴端阳计划未来让更多本科生有机会进入学院实验室学习。“我们了解到学院超过80%的本科生都想进入实验室。”他表示,希望下一年可以通过系统培训与选拔安排更多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学习。


此外他认为最主要的是给学生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我们会在今年的新生入学教育以及公选课中引入职业生涯规划;大一的时候就让大家充分地去选择、去接触、去交流,才能知道到底是想走科研的道路还是就业的道路。”




文字 | 许晓红 秦望舒 苏可欣 杨湄 袁颐璟

图片 | 受访者供图

排版 | 夏甄蔓

监制 | 崔震

往期推荐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深圳大学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