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八个国家级城市群

  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正在进入城市群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一个个城市群发展规划“落子”,布局中国未来的发展蓝图。

  2018年02月,国家发改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式发布《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继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长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之后,国家级城市群正式升级为8个。这也是十九大召开之后,首个获批的国家级城市群。同时,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西安跻身为第9个国家中心城市。

  《2013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对国土开发空间做了进一步细致划分,界定了3个等级的城市群,即成熟型、准成熟型和发展型城市群。第一等级包括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城市群;第二等级主要是沿海和中原地带;第三等级则主抓西北、西南和边疆地区。

  目前的8个国家级城市群,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梯队:一是世界级城市群,主要指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二是有国家中心城市的国家级城市群,此前已有长江中游、成渝和中原,它们的地位相差不大,主要是配合国家战略打造经济或区域发展的新增长极、促进内陆开放等;三是没有国家中心城市支撑的哈长城市群,主要是要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地区对外开放。

  目前的国家中心城市,大体上有三种产生方式:第一种是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类型,即由当时的城镇体系规划确立的;第二种是在国务院对城市总规、城市群规划等规划的批复中,提出要朝国家中心城市方向发展的;第三种是在有关城市群规划中明确加以认定的,西安就是这种类型。

  长三角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包含上海、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城市。

  2016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城市群战略定位是最具经济活力的资源配置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排头兵;美丽中国建设示范区。2012年4月10日,由中国学者方创琳编写的《2010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跻身于6大世界级城市群。

  珠三角城市群

  珠三角城市群是中国城市群中经济最有活力、城市化率最高的地区。珠三角城市群是中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区之一,它以广东70%的人口,创造着全省85%的GDP。包含广州市、香港、澳门、深圳市、佛山市、东莞市、中山市、珠海市、江门市、肇庆市、惠州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深圳与汕尾共同管辖)。

  根据2009年1月发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定位是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推进与港澳紧密合作、融合发展,共同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2015年1月26日,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显示,珠江三角洲超越日本东京,成为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群。

  京津冀城市群

  京津冀城市群区域面积占全国的2.3%,人口占全国的7.23%。整体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包含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等市。

  京津冀三省市近期分别审议通过本地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方案,三地新的功能定位随之明确。在此基础上,京津冀协同发展路径也日渐清晰,即优化首都核心功能,强化京津双城联动,通过提升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重要节点城市,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本报记者近日独家获悉《规划纲要》核心内容,特继上一期“再造新北京”专题之后,再推“京津冀协同发展之构建有机共同体”,深度解读“一盘棋”之下的京津冀新格局。《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三地的具体功能定位:北京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天津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和改革先行示范区;河北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此外,京津冀城市群远期规划还包括将扩大至辽中南城市群及胶东半岛,成为环渤海经济圈。(摘自《雄安新区发展研究报告(第一卷)》及延伸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