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链长制“高热度”下的“冷思考”

姚荣伟 上海华略智库 2022-12-24



作者:姚荣伟(华略智库创始合伙人、理事长)

来源:上海华略智库(ID:HUALUETT)


作为推进产业治理体制的重要变革,“链长制”已得到各地政府的广泛认可与积极推广。通过对其服务对象产业链的追本溯源及本质剖析,只有“链长”严守边界、合理统筹协调产业要素,链主企业发挥产业链群的头雁引领作用,“链长制”才能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全面实施产业链长制或链长+链主制,是中国推进经济产业治理机制的重要变革,对于推动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展链,整体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但同时,国内各地不分区域、不分层次掀起大规模实施链长制的热潮,也产生了诸多认知误区、设计误区和操作误区。在新的时期,要防止链长制被神话为“万灵神药”,再次踏入产业集群重复同构的“陷阱”,造成人为的重复建设、过度竞争和资源浪费。


空间-梯次-整合:产业链的追本溯源

目前,链长+链主制在全国各地迅速推进铺开。地方政府设立链长制的初始动机,一方面是全面贯彻中央“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进基础产业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的战略要求,着力开展强链补链延链展链,从根本上提升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是积极应对中美经贸和科技争端、以及新冠疫情全球扩散,对国内外产业链造成脱钩或中断的威胁,切实维护国内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性。

当然,从行政权力运行角度看,国内但凡面临“啃硬骨头”的重大工作,只要党委政府或园区一把手亲自出面负责、协调推进、督促问责,就基本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聚焦性地解决好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的重大难题。

从现实产业链困境角度看,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行的风险和产业链运行受到威胁的风险,仅仅依靠市场力量进行配置,短期内独木难支,确实需要政府的有形之手介入产业链整合和构筑,推动产业链加快延伸变革。

但无论我们怎么看待和评估链长制的工作实效,都离不开对链长制推进服务对象——产业链本身是什么、需要怎么构筑的全面分析。


毫无疑问,产业链本身有着自身经典的经济学定义、内涵、架构和空间分布规律,理清这些概念和边界,对于更好地发挥链长制的作用,具有最基本的溯源作用。

从经典定义看,产业链呈现“制造+服务”组合。从狭义角度看,产业链是指从原材料一直到终端产品制造的各生产部门的完整链条,主要面向具体生产制造环节。

从广义角度看,就是在狭义产业链的基础上,向相关上下游环节拓展延伸。一般而言,制造业向上游拓展延伸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拓展延伸到市场营销、总部配置等终端环节。

从产业链形态看,可以从以下三类视角进行探视:

从空间层次看,产业链呈现集群和分散并存。产业链是相关产业活动的集合,构成单元包括了产业环或者具体的产业部门,而产业环(产业部门)又是若干从事相同经济活动的企业群体。从事相似或相同经济活动的企业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必然努力探寻自身经济活动的优区位。


在这种“循优推移”过程中,产业环(产业部门)的微观构成单位——企业,为了获取集聚经济效益,将逐步聚集到适合其发育成长的优区位,即原先分布于各区域的同类企业在优区位实现“企业扎堆”(Clusters)。

同时,各个产业环(产业部门),为了获取地域产业分工效益,由于具有不同经济特点和追求各自的优区位而在空间上趋于分散。

从纵向层次看,产业链呈现上下游梯度关系。产业链是产业环逐级累加的有机统一体,某一链环的累加是对上一环节追加劳动力投入、资金投入、技术投入以获取附加价值的过程。链环越是下移,其资金密集性、技术密集性越是明显;链环越是上行,其资源加工性、劳动密集性越是明显。

因此,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类型划分,往往是依据其在劳动地域分工格局中的专业化分工角色。

一般来说,欠发达地区更多地从事资源开采、劳动密集的经济活动,其技术含量、资金含量相对较低,其附加价值率也相对较低;发达地区更多地从事深加工、精加工和精细加工经济活动,其技术含量、资金含量相对较高,其附加价值率也相对较高。


从链接层次看,产业链呈现多种整合模式。整合的本质是对分离状态的现状进行调整、组合和一体化。

产业链整合是产业链环节中的某个主导企业(链主企业)通过调整、优化相关企业关系使其协同行动,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能,最终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过程。

从链主企业(整合企业)在产业链上所处的位置划分,产业链可分为横向整合、纵向整合以及混合整合三种类型:

横向整合是指通过对产业链上相同类型企业的约束来提高企业的集中度,扩大市场势力,增加对市场价格的控制力,从而获得垄断利润。这是产业链整合的第一层次。

纵向整合是指产业链上的企业通过对上下游企业施加纵向约束,使之接受一体化或准一体化的合约,通过产量或价格控制实现纵向的产业利润最大化。这是产业链整合的第二层次。

混合整合又称为斜向整合,是指和本产业紧密相关的企业进行一体化或是约束,它既包括了横向整合又包括了纵向整合,是两者的结合。这是产业链整合的第三层次。

以整合企业是否涉及股权的转让,产业链整合又可分为股权并购、拆分以及战略联盟三种形式:

股权并购型产业链整合,是指产业链上的主导企业通过股权并购或控股的方式,对产业链上关键环节的企业实施控制,以构筑通畅、稳定和完整的产业链的整合模式。这是国际上500强大企业进行全球产业链整合的最主流模式。


拆分型产业链整合,是指原来包括多个产业链环节的企业将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从企业中剥离出去,变企业分工为市场分工,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专业化水平。这从国内鼓励龙头企业开展主辅分离——即将生产性服务业部门拆分出来,独立成为提供技术研发、总集成总承包的专业方案解决商。

战略联盟型产业链整合,是指主导企业与产业链上关键企业结成战略联盟,以达到提高整个产业链及企业自身竞争力的目的。

规律-问题-根源:产业链的本质解剖

根据上述产业链定义、分布规律和产业链整合模式,基本可以就产业链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导出以下结论:

冷思考之一:供需关系决定产业链接,强行撮合搭配的链条不可持久

产业链的实质就是不同产业环节的企业之间的关联,而这种产业环节关联的实质是各产业环节中的企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也就说,只有链主企业和链条企业形成市场性质的供需关系或共生关系,产业链才是具备运维动能的实体。

从现实情况来看,一些地方推进链长制,实际上并没有对本地产业底账进行查实核清——统计数据往往无法对服务业底数进行精准展现,自然无法对本区域企业上下游关系网络进行定位。

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将同类企业或不怎么相关的企业强行“拉郎配”、强力撮合对接,构建形成所谓的产业联盟、产学研联盟或产业链。

但事实证明:由同一行业的平行竞争关系巨头企业构筑的产业链联盟,基本上都是相互竞争的关系,不可能真正实现长期性运作。一些地方的产业链平台会议,企业往往是早期来董事长、中期来总裁、后期来部门经理,最后索性不了了之。

冷思考之二:产业链都拥有最低空间底线,小尺度范围难言全产业链

一般来说,同类企业扎堆构成产业集群,异类企业扎堆构成产业链群。不同产业链环节的企业必须追求自身的最优区位,产业链分布必然呈现一定的地理区域容量要求。

当经济区划尺度较大时,比如说是大经济地带、大经济区、省域或者流域经济区时,或者说大到几乎囊括产业链的所有环节的地域空间时,产业链就表现出明显的完整性。


这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服装制造、成套设备等领域表现比较明显,往往是全球性的研发-制造、贴牌-生产分工模式。

当经济区划尺度较小时,比如说仅是市域、县域或者说是产业集中发展区时,其地域范围一般难于包括产业链的各环节,这对于某一经济区域而言可能形成了特色产业,但是产业链却表现出明显的断续性。

对此,有专家研究表明:产业大链尽管可以大到全球、全国、全省,但产业细链或特色产业链最小范围必须要拥有70到150公里的半径圈层。

这基本上是说,县域范围是产业链布局的微小极限,地级市范围只能布局若干中小产业链条,真正的链长制应当在全国、省级、设区市的基本范围内组织产业循环,不宜在较小区域组织产业循环。

特别是在产业生态欠发达的地区,如县、乡镇、园区组织产业循环,由于受产业规模经济制约、非市场化指挥,布置产业链的效率低、风险高。

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不仅各个省都在搭建10条、20条产业链,连一些县区、园区都在搭建若干条产业链,这些到底是产业链,还是特色产业群?值得进行商榷和研究。

冷思考之三:产业链条必然上下游梯度布局,全产业链布局违背竞合规则

根据产业链区域梯度布局规律,欠发达地区一般拥有产业链的原材料制造、劳动密集型制造、零部件配套制造等中低端链环,发达地区一般拥有基础研究、研发制造、服务型制造、总部平台配置等高端链环。

这在国际化分工格局演变过程中得到了实证。雁型模式的产业链配置是大尺度区域常态,长期以来,“欧美研发-东亚制造”的全球供应链圈和“日本-韩国研发-中国-东南亚制造”的东亚供应链圈,始终是高效率的全球价值分工模式。

同样,国内产业链布局也呈现“中心城市资源配置-研发中试”和“中小城市加工制造-物流运输”的产业链梯度分布规律。

当然从长三角产业链布局看,高端制造业集群确实可以有多个主中心-次中心,如集成电路产业上海最强,但在无锡、合肥也形成了核心优势;生物医药产业上海最强,但苏州生物医药产业也基本与上海等量齐观。


但从大产业链的高端服务环节看,基本上高度集聚在上海大都会区,连苏州-杭州-南京-宁波-无锡等次一级城市都难以比肩。

目前,长三角地区许多城市都基本将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作为打造“全产业链”的聚焦领域。

这其实是在重复前些年产业集群同构重复的老路。真正的产业链分布应当至少在长三角大尺度地区进行统一配置,才能获取最优区位和最高效能。

冷思考之四:产业链群不仅是纵向整合提升,还需要多向复合型的整合

新一轮科技革命最大特色,就是产业边界日益模糊化。当前,以数字化、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开展,这是颠覆式的技术,极大消除了很多传统的行业壁垒,由此导致掌握先进技术的潜在竞争者得以快速进入和替代原先占据垄断性主导地位的企业。

于是,不同产业的内涵和边界产生融合,信息链、资金链、人才链和创新链打破产业边界、地域边界,融合型-复合型产业链的新形态正在迅速展现。

但从目前各地公布的产业链强链补链方案看,大多数都局限在产业链的上下游纵向整合领域,构筑的基本都是垂直产业链。

例如,部分地方“十四五”先进制造业规划提出,要“实施产业链协同计划,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和攻关;对海外关键零部件、不可替代原材料等,建立与配套企业的对接机制,支持产业急需、影响重大的进口原材料、零部件、机器设备等快速通关”。


但对链主企业开展同类企业的横向整合、混合整合,以及不同产业链之间的整合,还未能给予足够的关注和聚焦。特别是“链长制”通常要必须选择一些特色产业、重点产业进行扶持,很可能会人为造成“产业分割”,反而给产业自然融合构成了新的行政壁垒。

冷思考之五:链主企业是产业链群的核心,链长切不能扮演全能角色

无论从哪种产业整合提升模式分析,链主企业都是产业链的资源配置、业务协作、技术研发、终端销售、资本并购、行业联盟的主导者。

实际上,产业链上的各主体间关系是在市场动态竞争中藕合构建的供应链合作网络,链主企业作为市场竞争博弈出来的龙头企业,基本掌握着产业链的核心技术,并通过庞大的营销网络和悠久的传世品牌收割价值链上的大部分利润,这种对产业链的掌控能力是在国内外市场上多年经营积累形成的。

而链长作为地方政府或园区主要负责人,在地方发展中居于核心驱动者地位,具有丰富的本地资源和强大的资源配置能力,通过对区域各类资源的盘活与动态整合,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长期以来地方产业链群发展缺少负责人、领头羊、代表主体和执行主席等问题,可以解决部分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污染乱排放、土地低效利用等“公用地”悲剧。

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地区的链长制虽然知道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但没有下意识摁住“自己的手”,往往越过边界强势对区域企业的资源配置、补贴政策、要素供给作出行政安排,用“强政府”的手去直接打造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产业链,或者用政府的手去扭曲市场发展的规律,代替企业做决策。

由此所形成的“产业链”往往是国企平台单方面推进的结果,并不具备真正的核心链接和竞争优势。

冷思考之六:产业链群构筑要拼营商环境,不能再靠拼资源和拼政策

构筑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大力吸引产业链发展的上下游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环节集聚,打造成为本区域地标性-植根性的产业集群,这是每个区域实施产业链长制的根本目的。


尽管许多地方都强调要通过营造优越的营商环境吸引高端要素资源,但实际上,各地“放管服”为主营商环境竞争优势在渐渐拉平,在政绩的“诱惑”或硬核考核指标的逼迫下,政府的无形之手很容易用硬手段取代软实力,忍不住越界进行强烈干预。

比如,为了留住本地区产业链上的重要企业,个别地方政府可能采取过度的地方保护主义,甚至为了地方利益以行政手段限制企业的异地扩张、孵化等行为。这等于在构筑自身产业链的同时,却又阻碍了企业的创新发展和产业的跨区链式布局。

再如,为确保本地区产业链长制落地见效,地方政府往往又给予产业链精准招商引资政策上更大的自主权,开展对所谓功能性大项目的激烈招商竞争。

采取的办法,除了以往的压低土地价格或免费送地、减免地方税收所得、给予地方财力补贴等方式外,还简单参照模仿“合肥模式”,动用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投资入股目标招商企业,甚至动用地方政府财力补贴朝思暮想的链主企业,最终导致政府债务风险加剧积累,所谓辛苦构造的产业链也灰飞烟灭。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不良企业正在大肆利用政府的产业链构筑饥渴,四处开展商务谈判进行政策套利,提出苛刻的落地条件,造成了国有资产和政府财政的不应有损失。

—— e n d ——

下面这些文章,可能你也喜欢!
【原创】华略智库夏骥:借鉴“大虹桥”经验,应当考虑两个问题【原创】95后说:奥运已经落幕,我们为什么还关注中国女排?【原创】农产品冷链物流:如何打通“最先一公里”
【原创】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制造产业金融服务特点及科技金融体系发展建议【热文】省长亲自挂帅:产业链“链长制”为何对招商引资如此重要?【热文】全国百强县最新榜单出炉:谁在崛起,谁掉队了?【热文】500强企业分布图鉴:北京最多、杭州抢眼、昆明“破零”
【热文】中国真的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工业体系的国家吗?【荐读】凝心聚力,奋楫扬帆——华略智库7月刊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