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刊讯|《中国文字研究》2020年第1期

《中国文字研究》

2020年第31辑 

    《中国文字研究》2020年第31辑共收录30篇文章。分为古文字研究、简牍碑刻文字研究、传统语言文字研究、汉字规范与应用研究和少数民族文字研究共五大板块。其中有对金文、甲骨文的研究,也有对简牍文字的探讨,还有对文物的介绍。汉字规范与应用方面有两岸科技名词用字用素对比研究和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评价与监测等,少数民族文字研究有八思巴字碑刻齐圣广祐王庙碑碑文考释、巴克《么些研究》字表校勘与考释两篇内容。



目  录

古文字研究

01 东周金文释证三则 / 禤健聪

05 金文“爨”及相关问题 / 鞠焕文

11 曾姬无卹壶铭文补论 / 侯建科

16 介绍一件扬州出土有铭战国戈 / 刘刚 蒋文

19《商代文字字形表》之金文部分订补 / 张培培

32《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黍”字补释 / 梁月娥

36《甲骨文校释总集》历组卜辞释文校订 / 齐乐园

54 从姚河塬新获卜骨看西周王朝早期的西北边疆 / 许子潇

65《倚石山房藏战国古玺》释文校订八则 / 查飞能

简牍碑刻文字研究

71 楚简与传世文献中的“石( )”/ 王志平

78 读清华简第八辑《治邦之道》丛札 / 杨蒙生

83 清华简第八册校释两则 / 段凯

88 清华简补释三则周悦 / 白于蓝

93“三豕涉河”与竹简文字的借边李桂森 / 刘洪涛

98 秦汉简帛中“它”“也”及从“它”、从“也”之字研究 / 刘艳娟 张再兴

111“者”字结构新析——以秦简牍材料为例 / 向贤文

120 石刻文献编辑过程中文字处理的思考 / 周阿根 顾若言

126《汉魏六朝碑刻校注》疏误举正 / 孟闯 邓章应

133《隋代墓志铭汇考》字词校理十二则 / 邹虎

138《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新入藏墓志》释文校补 / 郭洪义

传统语言文字研究

152 俞樾手札再整理经验谈——《俞樾书信集》前言 / 汪少华

163 大型字书刀部疑难字新考杨宝忠 / 王亚彬

172 说“”/ 吴昌政 姚美玲

182 禅宗文献俗字例释 / 王长林

188 会意型异体字和类似会意型异体字的界限 / 李圭甲

汉字规范与应用研究

195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旧读”讨论 / 蔡梦麒 郑永雷

213 两岸科技名词用字用素对比研究 / 李鑫 王东海

222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评价与监测——对一组自闭症儿童的诊断研究报告 / 周兢 张义宾

少数民族文字研究

240 八思巴字碑刻齐圣广祐王庙碑碑文考释 / 宋洪民

242 巴克《么些研究》字表校勘与考释 / 李晓亮

251 本刊启事



提  要

东周金文释证三则

禤健聪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提  要:据金文讹省、反书等现象,释证东周金文疑难字三例。徐王觯铭文最后一字为"煁",读为"湛";徐王之子戈铭文人名之字为反书之"利";陈纯釜铭文"命左关师发敕"前一字为"公",指公家。

关键词: 东周金文  煁  利  公  考释


金文“爨”及相关问题

鞠焕文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提  要:曾姬无卹壶铭文刊布以来,研究成果丰硕,然对铭文的一些字词释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综合诸家观点,文章认为将铭文首句"无卹"理解作非人名为优,"吾"即指代曾姬,属典型的铭文起始叙述体例;结合清华简《楚居》、葛陵简等相关文献文例,铭文中的"宅"当理解作选择、考量。

关键词: 甚六鼎  爨 《说文》


曾姬无卹壶铭文补论

侯建科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提  要:曾姬无卹壶铭文刊布以来,研究成果丰硕,然对铭文的一些字词释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综合诸家观点,文章认为将铭文首句"无卹"理解作非人名为优,"吾"即指代曾姬,属典型的铭文起始叙述体例;结合清华简《楚居》、葛陵简等相关文献文例,铭文中的"宅"当理解作选择、考量。

关键词:曾姬无卹壶  无卹  吾  宅 


介绍一件扬州出土有铭战国戈

刘   刚    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蒋   文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提  要:本文介绍了扬州市近年出土的一件有铭战国铜戈。根据形制和铭文,考定为战国中期或稍晚的魏国兵器,并指出此戈与已著录的"司寇书戈"关系密切。

关键词:  三晋兵器  司寇  司寇书戈


《商代文字字形表》之金文部分订补

张培培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  

提 要:《商代文字字形表》缺失主要表现在典型字形缺失、释字缺失、字形重收、其他等四个方面。典型字形缺失24例;释字缺失4例;字形重收7例;其他10例。

关键词:《商代文字字形表》 金文部分  订补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黍”字补释

梁月娥    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

提 要:《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有一个从"黍"从"米"之字,学者或释为"",或释为"黍",或释为"稻"。由于学者没有提出证据来支持他们的看法,导致此字的释读未有定论。本文透过援引甲骨文和春秋金文、秦汉简确定无疑的"黍"字(后者的字形与花东此字相同),从辞例、字形两方面证明花东此字的确是"黍"字。

关键词:黍  稻  花东甲骨文  曾伯克父簠  伯克父盨


《甲骨文校释总集》历组卜辞释文校订

齐乐园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

提 要: 本文充分利用清晰的旧拓或重新出版的拓片,对《甲骨文校释总集》中历组卜辞的释文作了校订。通过逐片审读卜辞,共校订出113条原释文误认、漏释文字,漏掉整句卜辞,误排字序或辞序等6类错误,并指出了17条对卜辞重见或来源情况的表述不当之处。

关键词:甲骨文校释总集  甲骨文  历组  释文  校订


从姚河塬新获卜骨看西周王朝早期的西北边疆

许子潇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古籍研究所 

提 要:宁夏姚河塬商周遗址M13新获刻辞卜骨,通过与其他西周甲骨进行比对,可明确这是一版西周早期具有地方特色的卜骨。骨面对贞刻辞两条,内容记录了一次类似交往聘问的出行活动。这次出行活动无关戎事,另据姚河塬遗址附近的同时期商周遗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知,在商末周初至西周早期的一段时间内,周王朝西北边疆的局势较为平和。

关键词姚河塬遗址  西周甲骨  造  西北边疆


《倚石山房藏战国古玺》释文校订八则

查飞能    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 

提 要:《倚石山房藏战国古玺》收录古玺202方,是近年战国古玺集录的重要著作。本文校订了书中误释的8方战国玺印文字,并总结了相关玺印文字的古文字学价值。

关键词:吴著  古玺 《玺汇》


楚简与传世文献中的“石()”

王志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提 要:清华简《金縢》"周公石东三年",今本作"居东三年"。"石"或读为"宅",或读为""训"适",各有依据。《史记·秦本纪》亦有"蜚廉为纣石北方"之辞例,与楚简句法相似,应一并看待。本文认为,二处之"石"均当读为"",与"跖"为一字异体,应训为"履"或"践",与征伐、征服同意。

关键词清华简《金縢》 《史记·秦本纪》 石  /跖


读清华简第八辑《治邦之道》丛札

杨蒙生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文献语言与文化传承研究基地 

提 要新近发布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八辑中收录一篇名为《治邦之道》的先秦文献。文中告诫治国者:若自身不善,必会导致"削封、约君",甚至身死国灭;用人之时,切勿为其外表迷惑;对待民众,要恭敬柔和以聚之,"教而举之"使无怨;对待有官爵者,要无论贵贱,一视同仁;"度力举士",要慎之又慎;若要"用民",则须爱民、知贤、长养乳子;治邦之道,贤愚有别,不可不察。这些思想对于当下的治国理政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清华简 《治邦之道》 约君  骄汏  乳子


清华简第八册校释两则

段   凯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 

提 要本文在字形考释的基础上,结合传世典籍和出土文献对新出清华简第八册中的两例疑难字进行新的考释。认为《摄命》简10"服"之当释为"伊"字异构,从整理者读作"尸",训为"主";《治邦之道》简7之字则当释为"",可能是"令"字异体,可读作"命",在简文中为"任命"之义。

关键词:清华八;字词  考释


清华简补释三则

周悦   白于蓝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 

提 要本文将清华简《越公其事》第二章中的"""攸"读为"幽",将第九章中的""读为"惶",训恐、惧;将《治邦之道》中的"溓"读为"慊""歉"或"俭",训贫、约,将"位"读为"贽",训质。

关键词:《越公其事》 《治邦之道》 补释


“三豕涉河”与竹简文字的借边

李桂森    江苏师范大学国际学院 

刘洪涛    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  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

提 要文章研究《吕氏春秋·察传》"己亥"误作"三豕"的原因,指出"己"误作"三"不是简单的字形讹混,而是"己"字所从的两个竖笔借用竹简边缘表示的原故,是古文字中习见的借用边线作为笔画的现象。因为这种写法的"己"字与"三"字形近,读者遂误认为是"三"。

关键词:己豕  三豕  借边


秦汉简帛中“它”“也”及从“它”、从“也”之字研究

刘艳娟    温州大学 

张再兴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

提 要秦汉简帛中"它""也"使用频率较高,从"它"、从"也"之字也比较多,共31个。由于"它""也"字形相混,一些字从"它"还是从"也"学者们意见不一。我们比较分析了秦汉简帛中"它""也"以及从"它"或从"也"的一些字的字形演变与用法,发现秦至西汉中期未见从"也"之字,"它""也"字形相混大约始于西汉中期以后,随着二字相混,原本从"它"之字开始出现从"也"的变体,这种现象一致持续到西汉晚期至东汉初期。此外,后世字书中常见的构件""大多是"它"或"也"的另一种楷写形式。

关键词:秦汉简帛  构件  它  也 


“者”字结构新析——以秦简牍材料为例

向贤文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 

提 要秦简牍材料中的"者"字结构计有四大类:NP+者、VP+者、NP+VP+者、小句+者。其句法功能是表示解释判断、修饰限制和条件假设。解释判断型"者"字结构中的"者"为"复指代词"或"被饰代词";修饰限制型中的"者"为关系代词;条件假设型中的"者"为"语末助词"。

关键词:秦简牍  “者”字结构  关系小句  关系代词


石刻文献编辑过程中文字处理的思考

周阿根    南京林业大学智库生态文化传播研究中心  南京林业大学语言应用研究中心

顾若言    南京林业大学

提 要我国石刻文献历史悠久、遗存丰富,具有重要的历史学与语言学研究价值。秦汉以降,石刻铭文种类愈发繁多,诸如碑碣、石阙、摩崖、墓志、表铭、奏赞、文告、契券、经幢、造像题记等材料数不胜数,令人叹为观止。石刻文献编辑过程中,繁简字、古今字、异体字、俗字、通假字、避讳字、同形字、类化字等文字问题复杂多变,这些石刻用字的处理不仅是石刻文献编辑出版工作的难点,也极大地影响着石刻文献编辑质量。目前学界对石刻用字处理标准不一,相关研究有待深入。我们以《吐鲁番出土砖志集注》为例,对石刻文献文字编辑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石刻文献  编辑  文字  吐鲁番出土砖志


《汉魏六朝碑刻校注》疏误举正

孟   闯  邓章应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提 要《汉魏六朝碑刻校注》全面收集汉魏六朝各类碑碣1417通,准确释文,精心校勘。对疑难词语加以注释和考辨,并辅以提要,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然释文亦有一些可商之处,择出数端,分误校、误录、缺录、未释四方面进行说明。

关键词:《汉魏六朝碑刻校注》 疏误  举正


《隋代墓志铭汇考》字词校理十二则

邹   虎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

提 要隋代墓志文献的释文整理成果已较为丰富,但由于俗字泛滥、字形混同,加之石面磨蚀等因素的干扰,释文中存在大量错误。通过校验原拓,各本互参,条例《隋代墓志铭汇考》释文疏误十二则,从文字关系、词语选择、句意通解上综合梳理,祈请诸方家指教。

关键词:《隋代墓志铭汇考》 释文  校理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新入藏墓志》释文校补

郭洪义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提 要《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新入藏墓志》为我们研究陕西新出古代墓志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出土文献资料,但释文存在一定的文字误释、衍、脱、倒及句读失误等问题,乃是因不辨形近字、未识异体字、错识讹混字、未识重文符号、未明文化词语及受石花干扰加之部分文字损泐不易辨识等诸多原因所致。通过结合所刊拓本及相关历史文献资料,辨明字形,分析误因,排比字形,举证文献用例,补释缺文,剔除衍文,校正倒文,正确句读,以使这些宝贵文献资料得到更为科学有效的利用。

关键词:墓志  释文  文字误释  脱文  衍文  倒文  句读


俞樾手札再整理经验谈——《俞樾书信集》前言

汪少华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提 要俞樾书信现有整理本、考释论文断句与识字难免瑕疵。书信收件人姓名确认尚需加强;俞樾手札辨识,需要识字与读信相结合,读懂书信文意,以上下文意确定其中词义。需要熟悉书信用词,不明白的字词要联系书信相关表述,要勤核查辞书,其中有的是典章制度,有的是典故;稽核典故既要找到源头,又要细致分辨;有时句读不明白,可能是一个词拆成两截;利用骈偶句式,可避免标点破句;字形之间稍有差距就须注意,避免谬以千里;不少字草书行书相似,两可之间容易误识;有的字无论草书行书差距都很大,不容混同;所识之词超出理解所及,必须查辞书,不可凭一己知识结构想当然;凡不能落实的人名字号、官名、地名,必有错误;引文与书名篇名也要核对。

关键词:俞樾  俞樾书信集


大型字书刀部疑难字新考

杨宝忠  王亚彬    河北大学

提 要以《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为线索,对历代大型字书刀部①贮存的16个疑难字进行了考释。

关键词:大型字书  刀部  疑难字  考释


说“簋”

吴昌政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姚美玲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

提 要字书中载表"砻谷"义之"菡",杂字书中收有表"筐笼"义之"葚"。本文考察分析相关文献材料,依据汉字发展史的实际情况,综合形音义等诸方面信息,指出前者明正德本《四声篇海》始收,语音同"类",其源词是表"研磨"义之"擂()";后者明万历时已见,语音同"诔",由表"筐笼"义之"虆"发展而来,其前身作"

",至晚明成化时已见;二者为音义有别、字形偶同的同形字。表"筐笼"义之"虆",文献中或作"""樏""蘲""蔂""""""""隰""""""藟""羸""絫""累""壘""畾"等形。

关键词:明代  俗字  虆  汉字发展史


禅宗文献俗字例释

王长林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提 要禅宗文献为数众多的俗字尚未引起研究者足够的重视。文章揭举十余则疑难俗字,采用排比归纳、异文佐证等方法,辨形证义,初步展示禅籍俗字研究的价值,结论也有助于禅宗文献整理和大型语文辞书的修订。

关键词:禅宗文献  俗字  俗语言研究


会意型异体字和类似会意型异体字的界限

李圭甲    韩国延世大学中文系

提 要由代替偏旁而成的异体字中,比较原来的偏旁和代替的偏旁,字音或字义上虽完全不相关,但从整个字的字义上来看,原来的字与新生成的异体字之间在字义上有着联系,这样的称作会意型异体字。而有一些并不是从一开始便生成了这样的会意型异体字,而是正字笔划逐渐变化,后变成了完全不同的模样,恰巧该字形如同上面的会意型异体字的字形,由此很可能被误认为从一开始便是生成了会意型异体字。本文对从一开始便生成的会意型异体字和单纯地由笔划变化而成的类似会意型异体字的界限进行了考察。

关键词:异体字  会意  类似  界限  偏旁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旧读”讨论

蔡梦麒   郑永雷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提 要:《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在注音时,针对某些字或者特定意义,加注了"旧读X",两书的"旧读"有同有异,合并计算有66例。这66例"旧音"除个别可能存在异议之外,大体都是有明确来源的;而今读音与旧读音的关系则有统读、讹读、例外读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旧读"的注音问题,就存在一个"旧读"概念的时间问题,"旧读"注音的对象问题以及各字典辞书"旧读"注音的一致性问题。

关键词:《新华字典》 《现代汉语词典》 旧读  今读


两岸科技名词用字用素对比研究

李   鑫     鲁东大学文学院

王东海     鲁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河北师范大学 

提 要:文章以《两岸科学技术名词差异手册》中的音译词和信息技术意译词为研究文本,分别从音译用字和意译用素两个角度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两岸音译科技名词在字形、构词、学科分布和多样性方面的用字特点,同时探讨信息技术意译名词在词义词性的选取、意译原则、修饰和虚词等方面的用素特点,为两岸科技名词用字用素的选取提出建议,从而推动两岸科技名词的统一化和规范化。

关键词:两岸科技名词  音译  意译  用字  用素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评价与监测——对一组自闭症儿童的诊断研究报告

周   兢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张义宾    华东师范大学脑科学与教育创新研究院

提 要:基于汉语儿童语料库的语言发展测评系统,以非标准化的路径,为汉语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评价与监测提供了新的方向。本研究选择基于341名3—6岁正常儿童发展数据所建立的语言发展测评系统,对四个自闭症儿童追踪语料数据进行"诊断性"分析。研究发现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评价系统,在诊断评价学前自闭症谱系儿童语言发展方面具有操作可行性;汉语儿童词汇多样性发展CvocD和汉语儿童句法发展MLGU作为一级指标,可以判定自闭症谱系儿童的词汇和句法整体发展水平;汉语儿童自发性语言产出的不同词汇类型以及平均最长五句话水平MLGU5作为二级指标,可以进一步发现自闭症儿童的词汇结构和句法结构问题。研究具体呈现汉语文化情境下,高功能与低功能自闭症儿童词汇和句法发展的不同障碍程度和特征表现,并据此提出为自闭症谱系儿童分类打造"情境语言学习"干预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语料库  语言发展评价  自闭症  词汇  句法


八思巴字碑刻齐圣广祐王庙碑碑文考释

宋洪民    济南大学文学院

提 要:八思巴字碑刻"齐圣广祐王庙碑",经我们研究,其汉文内容就是"元成宗·加封崔府君诏",而且中国历史上崔府君文化在民间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八思巴字  碑刻  崔府君


巴克《么些研究》字表校勘与考释

李晓亮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提 要:巴克《么些研究》中的东巴文与哥巴文字表是纳西学史上最早的具有辞书性质的字表,在纳西学史和纳西东巴文研究上有重要的价值,但字表中存在一些讹误和疑难字。本文对字表中讹误进行校勘,对其中疑难字进行考辨。

关键词:东巴文  巴克 《么些研究》



期刊简介

    《中国文字研究》创刊于1999年,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主办。

    《中国文字研究》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本刊联系方式

官方网站:http://202.120.85.33/Jweb_zgwzyj/CN/volumn/current.shtml

投稿邮箱:zgwzyjsh@sina.com


本文来源:《中国文字研究》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官网




课程推荐

必备课程|“统计女王”和你讲:每一个文科生都能成为SPSS操作能手!




往期回顾


刊讯|《韵律语法研究》2020年第6辑


刊讯|《汉语学习》2021年第1期


刊讯 | 《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2019年第2期


刊讯|《汉语国际教育学报》2020年第七辑


欢迎加入
“语言学心得交流分享群”“语言学考博/考研/保研交流群”
请添加“心得君”入群



今日小编:张莲雾

   审     核:心得小蔓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