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际日报 | “世界文化之窗”第135期

国际日报 巴厘之窗 2022-06-08

“世界文化之窗”第135

投稿信箱:755792341@qq.com


诗 歌

首届“左龙右虎杯”

国际诗歌大赛

“优秀奖”作品选登

 

你乘坐火车来临

季风(日本)

 

你乘坐火车来临

从南往北

你吐着哈气

生出一大長队云朵的羊群

 

你还是穿着那件绿衣裳

和我儿时见到的一样

你是从多远的地方跑来的

你怎么知道我的迫不及待

 

你跑得那么快

一股风吹拂我的残岁

转眼间

就将我运回到童年

 

像一支绿色的腊笔

在大地上勾勒

你把黄土哥染绿

为梅姐桃妹的发稍

点缀红粉的花瓣

给杨柳兄弟画出

耳朵的枝芽和叶子的手掌

似如翡翠的箭穿透我一样

 

这温暖油嫩清香的亲昵

多么得鲜活喜悦啊

苍老我吧

我的梦幻和记忆

会一直乘坐着你永不下车

 

 

牧童

周庆明(美国)

 

牛背上

做着

粗大的牛角

摇晃,挑逗

树梢后细嫩的

月牙儿

云飞

草动

竹笛轻吹

破——晓

大醉那个春风

撒泼

绿遍山水

 

 

四月天

马彦(韩国)

 

你如期而来

稳健的脚步有序不乱

相约人间的暖

经不住岁月召唤

盛开的桃花源

舞动着春天的笑脸

飘零的花瓣缤纷着斑斓

 

四月天到处鲜花簇拥

绿意清闲

花裙子的少女帅气的美少年

情窦初开的懵懂

春风煽情只管相拥

牵手一生

 

四月天如羞涩的初恋

距离成熟已不远

四月天

将所有爱情净化沉淀

无需保鲜

四月天

没有炊烟的人间


诗 歌

李迅诗选

李迅(斯洛伐克)

 

 

良辰唯秋

 

良辰唯秋,

循香觅新酒。

自是徘徊明月楼,

人约黄昏后。

 

孤灯自流,

巷静曲传幽,

缓珮辗转意还羞,

轻触佳人手。


 

旅途

 

我在旅途上,慢慢的欣赏。

不论是布拉格的烈日还是维也纳的春雨,

不论是萨尔斯堡的冷冷夏日,

还是布达佩斯的暖暖狂风。

我走在旅途上,一站又一站。

忘却了烦恼,忘却了忧伤。

笑脸相迎把酒言欢,

转身却忘却了他是谁。

不经意的一瞥,

却铭记住了她那一抹惊鸿。

 

我在旅途上,慢慢的欣赏,看看风景,听听音乐,

如诗如画,如歌如诉 

 

作者简介  1968年生于上海,长于北京。华文作家,任全国侨联文促会理事。欧非华侨华人联谊总会秘书长,中东欧华旅联合会秘书长,凤凰诗社欧洲总社社长。斯洛伐克中国经济文化友好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华诗词协会会员。世界汉诗协会会员兼斯洛伐克分会会长。文章散见于《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青年报》《欧洲时报》《新京报》等报刊媒体。

 

诗 歌

张书明诗选

张书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

 

斑衣蜡蝉

 

秋风初起的黄昏

你像天外来客般突然出现

宛如流星划过寂寥的乡情夜空

惊讶和欣喜里刹那间让人

穿越到遥远的故乡遥远的从前

 

那时候只知道你的小名──花大姐

就像称呼前街后巷俊俏的大姐一般

你漫步嬉戏在粗砺的树干或者墙上

不时撩动斑斑点点紫灰或粉色的外衣

还有红蓝黑三色妖冶艳丽的内衫

 

而在这将你称做多斑灯笼虫的异乡

自打你现身便被毫不客气地判定为罪犯

尽管你初来乍到在此并无任何前科

虽然我搜遍记忆的角角落落

也记不起有人骂你作恶多端

 

当然作为素来生活在地球另一面的外来之物

你无可避免要被贴上破坏生态平衡的标签

报章上"入侵已经开始"的标题赫然在目

人们大呼小叫要把你斩尽杀绝防患于未然

 

也许来年的秋天就见不到你熟识的面容

就像数不清的邂逅注定都只是昙花一现

无论如何你写就了平淡岁月里绝美的重逢

存留下一段别后经年偶遇他乡的奇缘

 

斑衣蜡蝉   斑衣蜡蝉

一个美得让人浮想联翩的名字

在今秋清凉单调的思乡画卷里

添抹上一笔几近残酷的斑斓

 

 

沙子

 

被汹涌的潮水冲下去

又带上来

被汹涌的潮水带上来

又冲下去

 

在时光和情感的潮起潮落间

总有一些什么永远地

留在了心灵的沙滩上

成为伴随我们生命历程的

永恒的记忆

 

作者简介  张书明,河北邢台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现居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热爱文字,学生时代开始写作,作品散见于《飞天》、《长江文艺》、《中国校园文学》、《星星诗刊》等刊,著有个人诗集《走过青春》,诗作被收入多种诗选集。


散 文

我的高考我的梦

朱洪幸(美国·纽约)

 

读了安永全先生的《我的高考》一文,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安永全与我是霍州同乡,也是校友,还是我同学的长兄。这些都与写作本文没有必然联系。促使我本次写作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与他有着不太相同但又非常曲折艰难的相似的高考经历。他的文章我在去年年底看到的,看后就决定把我的高考也写出来。但后来写与不写一直在犹豫中,每每想起此事,总觉得有着一个心结,更多的则是煎熬,于是决定,要把它现在就写出来。

十年浩劫结束了,似乎这个国家走上了正道。当我得知中断了十余年的高考恢复后,其内心的高兴、兴奋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用四个字表述,那就是“志在必得”!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考场,就是战场,我能行吗?!回答是:我能行!我能考上吗?回答是:去了也考不上!但是,我对自己最清楚,我是一个有梦想的人,只要我认定了的东西,我就一定会去追求,我就一定能够实现!

我把我要参加高考的想法,告诉了父母,告诉了奶奶,虽然他们没有说了更多的话语,但我知道他们都是支持我的,是对我了解的,是有信心的。应该说这就没有什么阻力。但事实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我家的经济状况并不好。这时候也还是吃不饱饭,当然也不是过去全村数最穷的。曾受到了时局的迫害,我父亲因这里买上东西到那里去卖,就被当局抓起来,被定名为“投机倒把罪”,迫害致残,双眼视力一年不如一年,最终完全失明。我幼年时也是遍地打滚、呼天喊地要吃的,家人也只能陪着流泪。如果说我从小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毫不夸张,或者说千真万确!

最可怕的不是穷,最可怕的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里。我一上小学,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无课可上。大一些的学生,搞串联、进北京,接受检阅,然后去打、砸、抢、烧、挖坟墓,誓将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我们这些小学生,每天背毛主席语录,念咒语,批斗走资派。老师还组织我们乘船渡过汾河,到108国道上拦截行人,每人都得背一条毛主席语录,才可放行。

 “知识越多越反动”,这是当时最流行的一句话。这是没有收录在《毛主席语录》中的最高指示。全国都在破四旧,立四新!像张铁生式的“白卷英雄”,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当时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受到歧视,能打砸抢烧者才是英雄。1975年,我高中毕业了,没有学到什么知识,然后返乡务农。后来,我也在自我开脱,原谅自己:饭都吃不饱,如果每天“头悬梁,锥刺股”地去发愤,那还能保住小命吗?!

1977年冬天恢复了高考。当时考大学与考中专是分开报名的。我只报考大学,不报中专。但我心里比谁都清楚,即使去考中专,也肯定考不上。无论如何,我还是要报考大学,今年不行,还有明年;明年不行,还有后年。甚至还有……。就这样,我攥着勇气上了考场,当然是无功而返!

假如第一次高考能够成功,定会减少以后的一些事端。

真是羡慕当今的高考,全国人民屏住呼吸来支持,全社会一路绿灯为高考。建筑工地须停止施工无噪音,出租车可免费送考生进考场,全社会都在伸出援手帮考生。这是我们高考时不敢奢想的。而我所遭遇到的则是一个个像饿虎般地向我扑来。

1978年高考前夕,我想在家里复习上几天,但生产队长闯进了我家,大吵大闹:“你五尺高的小伙子不劳动,每天坐在家里学习,还有没有集体观念,你家还要不要领粮食?!”高考复习大有一种做贼似的感觉,偷偷摸摸地进行。这样的学习环境,即使学习,也学不进去。

不仅小队不容,大队干部更是如此,只要见了我,就要训斥一番。曾有一次,村主任在路上拦住了我:“你说你要复习考大学,是考大学重要?还是学大寨重要?人要讲理啊?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真搞不清楚是他们不讲理,还是我不讲理,是非完全颠倒了。

我的女朋友这时也出来使绊子。她找到我后对我的高考横加指责,逼住我,一定要我给她写下《保证书》,假如我高考上了学,她将怎么办?这可是一个天大的难题,我怎么写呢?我对她说,我从来都没有见过这样的《保证书》,我要求她给我提供一个范本,让我参考!就这样,不欢而散,各奔前程。

外部的伤害还好躲避,它就好像是明枪,而家庭内部的祸起萧墙,则是一支暗箭,让你防不胜防。已经另起炉灶的我的哥嫂则在这时候射出了暗箭。他们逼迫着一个80多岁的、无依无靠的老冯老头,到我家里无理取闹,并扬言要死在这里,让埋葬他。老冯老头是我嫂她妈的干爹,是他们的干姥爷。后来与他们生活在一起,他们养老送终。

我的哥哥是他在5岁时,我妈二婚带来的,与我是同母异父兄弟。在我家最困难的时候,给他成家立业。他在文革中没有上过高中,没有我上学多,于是则对我的上学一直耿耿于怀。当我要考大学时,他们再也忍不下去了,于是就寻衅闹事,导演了上述的事端。后来,他们请来了亲朋一帮人,白纸黑字写下了从今之后他不再姓朱的契约。

恢复高考后的前几年,山西省的高考录取率大约2%。没有学习的条件,要在千军万马中挤过这根独木桥,是不可能的!怎么办?要想尽一切办法挤出时间。于是我辞掉了我所担任的电工,后来又辞掉了我所担任的小队会计,我申请去放羊了。这样,既能挤出些时间,又避免了重体力劳动。我坚定地相信,只要能去放羊,我就能考上大学!日复一日地白天放羊,晚上学习,虽避免了重体力劳动,但极短的睡眠还是令人十分疲乏,好几次在山上就睡着了,羊也不知跑哪里去了,甚至吃了人家的庄稼,也带来了很多麻烦。

1978年冬天,我的母校、许村七年制学校招聘民办教师,我姐姐去给我报了名,第二天早上就进考场考试,共有七、八个人应试。结果公布后,我考了第一名,我是被录取的二人之一,我成了一名民办教师,当然也就脱离了生产队。

我教的是小学三年级全部课程,除了备课、教学外,那就是自我复习。我经常是学习到半夜,但12时以后效果就极差了。有时也会想着早睡早起,但早睡容易,早起几乎不可能。怎么办?有一天晚上,临睡前我一下子喝了三杯水。嘿,还真灵,两点多就起来了,我高兴极了,每天如此!这就是我所发明的三杯水读书法吧?后来我还写了一首《夜读》的诗:学问如大海/学子似扁舟/乘风破浪去/终能彼岸渡/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朱生夜读困/三杯水入肚/一梦二更天/披衣伴寒屋/蜡炬燃成灰/红日接红烛。

1979年,我第三次参加了高考,以高考录取分数线5分之差,还是被大学拒之门外,但距大学之门又近了一步。

这一年的第一学期,学校安排我的教学课程是六年级数学以及六、七年级地理。除了教学,我还是复习。对于下一年的高考,我有把握吗?后来我有了进城复习的想法,也是因为我们的董校长是开明的,他准了我的假,允许我进城复习几个月,这才使我如愿以偿地全职复习,这时已经胜券在握!

1980年,我参加了最后一次高考。我以高出山西大学录取分数线十多分的成绩,被山西师范学院(现名为山西师范大学)政史系录取。虽然也报了山西大学,但山西师范学院是山西省的重点院校。我们复习班的几个同学,虽比我分低,但都被山西大学录取了。也难怪开学后,我们学校的很多同学都在抱怨:“我们考大学,这条路是走对了,但这个门是进错了!”不管怎么说,我总是考上了大学

1977年冬天到1980年夏天,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参加了四次高考,伤痕累累地冲出了一个个狼窝虎穴,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当我走进大学的校园,睡在学生宿舍里后,我还在做梦,梦到的仍然是没有考上。梦总会醒来的,当醒来的时候,我可以自豪地说:我已经考上大学了,我的梦想实现了!

 

作者简介  朱洪幸(笔名地球村),男,1959年出生于山西省霍州市,1984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政史系。曾当过农民、教师及科技管理人员等。现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海外文轩作家协会会员。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写诗,创作出版《地球村》等;2000年后创作出版《红叶集》《霜叶集》等;2010年后创作出版《婴幼儿之歌》及《翠叶集》(待出版)。现定居于美国纽约。


随 笔

谁比谁过得舒服?

落梅摇香(澳大利亚)

 

我们店的常客中,有一位是法国人P。大概50来岁年纪,每次来买东西总喜欢站在店里和我们聊天。他是我们所有客人中自我感觉最良好的。这比较符合电影里法国人给人的印象,心眼不坏,生活气息浓厚,浪漫,但自负,喜好吹嘘,自以为聪明无比。

我跟他聊天时,常常觉得他吹嘘的东西在我看来不过如此,但作为朋友你实在犯不着当着他的面来戳破他。既然他津津乐道,何必给人家来瓢冷水呢。于是,我们就会经常看见他自我感觉良好地在我们面前炫耀他的幸福生活。

一般情况下,我不动声色地观赏他的炫耀,甚至有时还会很配合地作出惊讶表情让他的炫耀得到期望的回应,我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很合格的倾听者。得到了不错的响应之后,P会更加卖力地描述他的得意之处。

他炫耀什么呢?他炫耀的是我们当下最缺的东西,休闲的生活方式(度假)或曰LIFE STYLE。西方中产阶层最典型的生活方式,是有一栋房子,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几个孩子,一只宠物,然后每年全家至少海外度假一次。P显然是典型的中产阶层一员。有自住房一栋,有投资房一两处。每年度假好几次。

不可否认的是P是个努力工作并且很会过日子的人。他常常周末上班,可以挣双倍工资,然后用这些钱存起来度假。他在墨尔本附近的一个度假区买地建房,自己动手画图纸搞基建,在澳洲,这能节约不少钱。他知道什么网站在何时有便宜机票出售,他也喜欢在各地旅游时淘淘古董,他家里有泰国买来的古董佛像,巴厘岛淘来的手工艺品。

他有次用了很长时间给我解释他从印尼带回来的一包做法国菜肴时用到的调料,据说在澳洲不易买到而且很贵,而原产地是西藏。我后来终于弄明白他说的这东西应该是藏红花。对了,P曾经当过厨师,喜欢在家烹饪美食。他告诉我,法国很多小学就有烹饪课程,他们从小学会怎样做菜。看来法国人对美食的讲究自幼便有研习和熏陶。法国是有名的浪漫之都,我想其中一大原因是因为美食能激发人美好的情感。

所以,我倒是很乐意向P讨教一些省钱的妙招,或者偶尔讨论下怎样做好吃的西餐,尽管我少有实践,主要缺少必要的设备和捧场的人(我家老公是典型的中国胃,对西餐甚是不屑一顾)。每次向P讨教,他总是不厌其烦当然也不乏得意,而我送给他的赞美之词总是能让他飘飘然地高兴离去。

P每次来店里买东西,我们都有事没事聊上一阵。他们一家每隔半年会度假一次,对于这点他是相当的得意,人生苦短啊,为什么不及时行乐呢,他对我说。他度完假回来后,就对下一次度假开始倒计时,买东西之前先来一句:Two weeks to go。每到这时我是很欣欣然的。因为我的梦想就是靠自己的努力,有足够的物质基础来支撑一家人有自由的生活方式。但目前我还不知何时能从这生意脱身,好好地实现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而自我感觉良好的P先生时不时就来刺激我的神经。

所以,我常常想是钱重要还是快乐自由的生活方式重要,想来想去鱼和熊掌都想要,没有物质基础何来上层建筑,完美的解决之道是最好能争取能平衡二者。要想从世俗的生活得到快乐,无非是追求物质获得自由,或者是精神获得自由。

凡人如我,在世俗的追求过程中,倒也乐此不彼,还没修行到抛弃物质的欲望,能在纯粹的精神世界里得到自由的快乐。



报纸版面


征 稿

海外华人写 写海外生活

印尼雅加达《国际日报》是印尼最大的华文报纸,与美国洛杉矶《国际日报》是一家。

“世界文化之窗”(B7版)面向海内外征集纯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纪实、小说、杂文、文学评论等。

作品除署名外,还要标注国别和城市名,作者自我介绍,近照(头像)。

由于国际日报稿费是印尼盾,且不高,希望投稿者放弃稿费。

作者限于印尼、中国、东盟国家之外的其他国家。

投稿请寄

755792341@qq.com



《国际日报》APP



《国际日报》手机新闻网站

提示:点开二维码,长按二维码,再点“识别图中二维码”。


《国际日报》手机电子版

报纸原版面呈现,具有放大阅读、浏览版面、按日期搜索、多种社交媒体转发等功能。

提示:点开二维码,长按二维码,再点“识别图中二维码”。


近期《国际日报》微信版 链接

欧盟若坚持停用棕榈油 印尼恫言退出巴黎协议

印尼华社已不是一盘散沙——与翁俊民商榷

要对多边主义保持乐观——访印尼外长蕾特诺

中国带头印尼也转向法国空客 波音前景堪忧

欧盟打压棕油产品 印尼马来西亚展开反击

印尼渔民捞到中国水下滑翔机 疑为鱼雷

二战阵亡日军是“英雄”?马国昨拆解说牌

揭秘印尼猫屎咖啡产业背后的残忍真相

翁俊民:华社,走向没落?能否再度崛起?

巴布亚省洪灾严重 习近平向佐科维致电慰问

狮航黑匣子首次曝光坠机前驾驶舱对话录音

文学副刊:世界文化之窗 链接

“世界文化之窗”第134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33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32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31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29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28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27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26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25期

《巴厘之窗》为印尼《国际日报》唯一官方新闻公众平台,《国际日报》是印尼最大华文报纸,《人民日报·海外版》随《国际日报》在印尼落地发行。印尼《国际日报》与美国《国际日报》均由熊德龙博士创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