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假期在家,一家人还能一起做这件事……

宋詹詹 一土教育 2022-09-26
这是一土教育的第746篇文章

一土教育 | 内心充盈 乐天行动

构建可复制的成全式教育生态

题图:家庭读书会上分享的书

作者:宋詹詹,文化产业投资领域从业者,爱好读书、写作、运动健身,俩娃妈。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小言宋詹詹(ID: xxsongzz)




写在前面:

去年,孩子不能去学校,大人又轮岗上班的疫情期间,宋詹詹一家四口开始了家庭读书会的分享。


这样的形式不仅让一家人彼此增进了沟通和交流,还能让每个人看到家庭其他成员的另一面,分享也更是每个人锻炼自己输出和表达的极佳方式。
现在,寒假开始了,疫情也还没有结束,不妨从这家人身上借鉴一下,试试家庭读书会的方式,相信会是一家人深入沟通交流的好时机,也会是一段温馨的亲子时光。

做一件事情最好的时间,一个是想象当中完美的时间——但它往往是不存在的;另一个就是现在。

前几天看了朋友家庭读书会的分享,觉得真是个好主意,于是也马上操作起来。

抓阄决定分享顺序。(
一是哥哥,二是我,三是妹妹,四是爸爸。

我们宣布了规则:一是分享没有高低对错,可以讨论,但不能攻击别人的观点;二是别人分享时必须认真听,不能走神,爸爸妈妈不能看手机;三是别人分享不能随意打断,分享者介绍完后其他人可以问问题。

01.

 哥哥:《金银岛》,渴望旅行的孩子 

哥哥分享的是《金银岛》,他读了里面的两个段落,分享了其中几个人物——他喜欢的和不喜欢的,虽然我们都没读过,也不了解他说的到底都是谁,但还是努力地不去走神。

最后他把封皮上的推荐语和我们分享了一下:比如丘吉尔说自己在九岁半时拿到《金银岛》时是怎么“狼吞虎咽”的,博尔赫斯又是怎么把《金银岛》和咖啡并列的。

▲图片来自网络

他也提到一个渊源,就是为什么他要读《金银岛》这本书。他说,因为小时候看过《威利奇遇记》,里面有一页是关于《金银岛》的。看过《威利奇遇记》的都知道,它的每一页都在最紧要的关头挺住,把人的好奇心吊得老高。

哥哥说,《威利奇遇记》里那个相关情节的答案,他已经在《金银岛》中找到了。

看看,几年前种下的种子,以为都瘪了,没想到现在竟然发了芽。

哥哥分享完后,我问的问题是,“为什么要选那一段朗读?”

哥哥回答的大意是,那是一种旅程即将开始时的感觉,让人觉得新鲜、激动,充满了希望。

▲图片来自网络


是的,哥哥是一个非常渴望旅行的孩子,他热衷于研究地图,背各个国家的首都和国旗,研究各大航司的航线,他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热望。

我完全能够理解,也不止一次地见到他在我们即将开始旅行时的雀跃兴奋,以及旅行结束时的依依不舍。但他也是一个有点“龟毛”的孩子,有轻度洁癖,永远不脱袜子,拒绝去不干净的卫生间,喜欢“豪华”的酒店……

于是我又进一步追问:“金银岛的航程并不那么舒适,而是充满了困难和危险。你想过吗,你喜欢旅行,喜欢的究竟是乘坐好的舱位,住豪华的酒店,还是喜欢它所带来的未知和更广阔的世界?”

哥哥回忆了我们去新疆的经历,大体意思是他认为旅行意味着后者。

我不太确定他是真心这样想,还是只是做出了一个“政治正确”回答,但我知道,他脑中以后起码会有这个问题存在了。

▲图片来自网络


02.

 妈妈:杜甫的“调查报告加建议书” 

我分享的是杜甫的《北征》。七百个字的长诗——我的天!我本意只想分享其中的一段,那一段我印象很深,它很生活化,很有画面感,诗人提到自己的家人、儿子和女儿——但找出来一看才发现,全诗实在是太长了。

这其实是一首写给皇帝唐肃宗的“调查报告加建议书”。

《北征》[唐]杜甫

北归至凤翔,墨制放往鄜州作。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少暇日。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荜。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
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靡靡逾阡陌,人烟眇萧瑟。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
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
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
邠郊入地底,泾水中荡潏。
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
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
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
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
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
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
鸱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
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
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
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
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
天吴及紫凤,颠倒在裋褐。
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
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栗。
粉黛亦解苞,衾裯稍罗列。
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
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
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
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

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新归且慰意,生理焉能说。
至尊尚蒙尘,几日休练卒。
仰观天色改,坐觉祆气豁。
阴风西北来,惨澹随回鹘。
其王愿助顺,其俗善驰突。
送兵五千人,驱马一万匹。
此辈少为贵,四方服勇决。
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
圣心颇虚伫,时议气欲夺。
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
官军请深入,蓄锐何俱发。
此举开青徐,旋瞻略恒碣。
昊天积霜露,正气有肃杀。
祸转亡胡岁,势成擒胡月。
胡命其能久,皇纲未宜绝。

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奸臣竟菹醢,同恶随荡析。
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
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
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
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
凄凉大同殿,寂寞白兽闼。
都人望翠华,佳气向金阙。
园陵固有神,扫洒数不缺。
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 杜甫的《北征》上下滑动查看


安史之乱之后,杜甫被俘长安,后来逃跑去凤翔,得见肃宗并被授官左拾遗,但很快,他就因为不合时宜地为宰相房琯说情而得罪了皇帝,皇帝说:“给你假,你回家探亲去吧!”那时候杜甫已经不受待见了。

就这样,他一边忧心国事,不放心皇帝;一边又惦念着分别了一年多的妻子儿女,踏上了探亲的路。

他把一路的所见所闻,回家后的家庭生活和经历,以及对于国事和用兵的思考都放进了长诗中。

具体到路边红色黑色的野果、月光下的白骨,村庄里人烟稀少、人人带伤;家常到他儿子小脸饿得雪白、全家人衣服补丁落补丁、两个女儿衣服都只到膝盖;生动到他给妻子带了“化妆品”、小女儿把自己化成了“蜡笔小新”,孩子们扯着他胡子撒娇,他也不舍得责斥;忽而又宏观到长安该怎么收复,回纥兵该怎么去用,以至于评点玄宗西行之事,最后还把太宗皇帝抬出来勉励当今!

洋洋洒洒,絮絮叨叨,但细看去情理兼备,纹丝不乱,真的是大家文章。更难得的是这一颗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和一派真淳的为夫为父之情。

▲图片来自网络

“一个黄鹂鸣翠柳”不好讲吗?太好讲了啊!但那不是典型的杜甫啊!读书分享,没必要刻意拔高,但也没必要刻意降低。于是,我还是硬着头皮分享了《北征》。

忽然发现当老师真不容易,学生文化水平差距太大,又不分层!担心有的听不懂,有的嫌你太没水平。虽然是家人分享,也得看着他们走没走神,打没打哈欠。

捡着重点部分,好容易分享完了。

哥哥问了一个问题:“韩愈死了之后有谥号,杜甫有没有?”

这真是个好问题。

我告诉他,杜甫一生从河西尉,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到左拾遗,到华州司功参军,都是八品小官,其中华州司功他还弃官了。后来到了四川,他在当时的剑南节度使严武帐下短暂地做了一段节度参谋,挂一个“工部员外郎”的虚职(所以后世被称作“杜工部”)。
 
说是“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可惜当年杜甫一直都是芝麻绿豆的小官,一生颠沛流离,最后贫病交加,在一艘小船上黯然离世。忠心爱国一辈子,却没有半寸功业,更谈不上什么谥号。

李白起码还名满天下,尽人皆知。但杜甫活着的时候,没人推崇他的诗,他的诗直到晚唐才被人发现,到了后世才被重视、研究,甚至被推崇为“诗史”——与他当年真心敬佩并寄予深情的李白齐名。

他送给李白的诗句,何尝不是他自己: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说到这里,我几乎已经流泪了。

▲图片来自网络

随后爸爸也问了个问题,更是诛心。他说,“那你认为杜甫这一生值得吗?成功吗?”(大意

我说,“这也是一个好问题。从世俗意义上讲,他并不成功。但他为人始终赤诚如一,内心没有太多纠结。穷、病、死亡当然可怕,但看看他的一生,你会发现还有些东西是能够超越这些之上的。”

最后我告诉孩子,我已经现在读杜诗,早就不是为了多背两首诗显得“有才”了,到了这个年龄,只是希望通过读诗,体会诗人的胸怀和情操,让自己有哪怕一点点的触动和感发。

▲图片来自网络

03.

 妹妹:“一个事情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 

妹妹从我宣布这个活动开始,就已经开始期待了。
 
她选的书是《阴天有时下肉丸》。这是好友魔菇推荐的书,结果成了妹妹的最爱之一,就只我给她讲过的遍数,怎么也有二十次了。

因为排在第三个,尤其是听完哥哥的口若悬河和妈妈的滔滔不绝之后,妹妹感觉有点紧张。

她说:“我只能分享一句怎么办?”
我说:“没关系,能分享一句就很棒!”

▲图片来自网络

她对大肉丸子掉下来,会砸破人的脑袋和房子表示了充分的担忧。

她还觉得整天下面包、吃面包,面包变坏变凉不太好,有拉肚子的风险。

哥哥听完之后说,他不喜欢这本书,因为它描述的后果太过于严重了,他认为对于儿童来说,《肚子里的火车站》里小精灵被砸晕这个严重程度是合适的,能让儿童懂得道理,又不至于太过于严重。而且,《阴天有时下肉丸》这本书说下食物雨的“好”的方面又太少。

妹妹马上就说,“也有好的地方啊”,并马上翻到那几页。她还总结说:“一个事情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

我们夸奖妹妹,哥哥不服气了,嚷着说,反正他就不喜欢这本书。(大
概是敌人喜欢的我就要坚决反对的心态

妹妹说:“但我喜欢啊!”

眼看俩人矛盾要升级,我们赶紧重申规则,平息了小小的冲突。

同时,我们为妹妹鼓掌。

▲图片来自网络

04.

 爸爸:竟然能这么“摆活” 

爸爸分享的是《儒林外史》。

我们上学时都学过王冕画荷和范进中举的故事,再就是从历史课本的清朝部分,知道吴敬梓其人,但是更多了解就没有了。
 
而爸爸原汁原味地给我们分享了书中四个人的故事:王冕、范进、严贡生和严监生。
 
通过分享我们才知道,儒林外史里第一个故事就是关于王冕的,“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求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末明初的这位画家,清贫自守,品行高洁,一生爱梅、画梅,自己也活出了梅花一样的一生。
 
爸爸说,他最有感触的,是朱元璋三次延请王冕为官,他都不去,而他母亲也极为支持。爸爸说,“知子莫若母,有其母必有其子,一家子都不是俗人。”

▲图片来自网络
 
然后就是范进中举的故事。范进其人,其实人品并不特别差,才学也并不是没有,但就是蹉跎不顺,考科举了一辈子,家里穷到揭不开锅,亲戚邻居都瞧不起他,直到他五十多岁终于考中举人,转身就变成了“文曲星下凡”,亲戚邻居以至当地乡绅马上聚拢前来,各种送米送宅,逢迎巴结。就这样一个社会,他一朝中举能不疯吗?疯的并不仅仅是他一个人。
 
最后,严监生因为家里点了两个灯芯、举着两个手指头不肯咽气,还有严贡生云用片糕赖掉船资的故事也让我们哈哈大笑。
 
之前没发现爸爸竟然这么能“摆活”,讲起故事来不紧不慢、娓娓道来。不过彼时一个半小时已经过去了,时间已将近九点四十,孩子们开始看表,有点不耐烦了。
 
只有我问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范进,当时的社会就是那样,科举是唯一的晋身之阶,不然一生都只能是贩夫走卒,你又没有门路,没有钱,你会怎么选择呢?你也会一直考到五十多岁吗?”
 
还没等爸爸回答,邻居有事来敲门,我们的第一次读书分享就这么结束了。

▲图片来自网络

05.

 总结:家人的另一面 

家人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人,但通过这次分享,我竟然也发现了他们另外一面。

比如,我一直认为有点不着调的哥哥,其实是个挺有想法的孩子;妹妹理解能力很强,但在自信方面需要更多鼓励;还有爸爸,爸爸平日对孩子严厉有余,但其实也很有讲故事的潜力呢。
 
其间,在妹妹分享《阴天有时下肉丸》之后,我还问了爸爸一个问题:“你认为童书可以不承载任何道理,只是有趣吗?”
 
爸爸想了想说,“可以。”
 
没错,不用事事主题先行,非要从每个文章里提炼中心思想,寻找重大意义。有趣本身就是意义之一。

就像读书分享,“学到了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分享就好啦!

-  END  -

推荐阅读

干货:一土语文老师如何教历史?


阅读,是一个人一生的事


更重要的不是把孩子送进大学,而是要教他为自己的人生做好准备……


▫ 偶尔留言,哪怕跟我们say个hi~

▫ 时不时点一下"在看"和"",或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给一土教育公众号"标星"不想走散,也不会走散,因为我们都相信美好的教育。

↙在文末留下你的想法 | 也欢迎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