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要的是这种“平等、自由、博爱”吗?

2017-07-29 哲空空 思想酷

喜欢就点击“思想酷”,打开置顶公众号功能

带您领略浩瀚无边的思想世界


今天是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诞辰212周年。哈耶克对法国近代启蒙思想家颇多微词,称他们宣传的民主是传统自由主义的破坏者、极权主义的理论前奏,但对托克维尔却异常推崇:"没有人比托克维尔更清楚地意识到,民主在本质上是一种个人主义的制度。"托克维尔如何看待法式和美式这两种不同的民主?推荐一篇思想酷原创文章供您参考(2214字,阅读约需5分钟),文末还为您推荐了托克维尔的两部传世之作。交流、转载、投稿及合作,请联系微信caiyunpeng789或18910623426,为了我们走得更远,请尽快关注这两个号码!为提供更优质购书服务,您还可在孔夫子网搜索“千字文华签名书店”,购买更多的绝版书和九品、六品书。想每天读到同类好文,请关注思想酷



我们要的是这种

“平等、自由、博爱”吗?



关于法国人,钱钟书有句妙论:法国人的思想是有名的清楚,他的文章也明白干净,但是他的做事,无不混乱、肮脏、喧哗。

 

此论有几分道理。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哪一个不是思维缜密、条理清晰?但在这些哲人指导下的法国大革命,却充斥着混乱、暴力和血腥。自1789年开始,法国大革命开启花样作死模式:推翻波旁王朝,建立限政共和;雅各宾派恐怖专政;热月政变推翻雅各宾;雾月政变拿破仑上台;波旁王朝复辟;七月革命,路易•菲利普加冕国王;拿破仑三世推翻第二共和,建立第二帝国。

 

伴随政权频繁更迭的是无数人头落地,这让大革命“平等、自由、博爱”的口号成了天大的笑话。大革命的平等,是无论贩夫走卒还是国王贵族,都能平等享受断头台的刺激;大革命的自由,是罗兰夫人登上断头台前说的“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大革命的博爱,是断头台前欢呼雀跃的乌合之众将博爱口号高喊入云。

 

一边是启蒙哲人将乌托邦理论吹得天花乱坠,另一边是不断变换的权力宝座下堆尸如山,最令人恐惧和不解的,是阴魂不散的专制每次被扑灭后,都能奇迹般地死灰复燃。

 

这一切的一切,给一个人带去极其强烈的刺激,这个人的名字叫托克维尔。



托克维尔生于1805年,是老式贵族家庭的公子哥。南朝刘宋末帝刘淮被杀前说过一句:愿生生世世再不生于帝王家。托克维尔对这句话会有同感,因为他的贵族父辈中好几个都做了断头台的刀下之鬼。


托克维尔自幼饱读经典,特别是对大革命前启蒙思想家卢梭、孟德斯鸠的作品爱不释手,启蒙理论和大革命现实之间的偏差与吊诡,让他感到迷惘,而大洋彼岸美国的崛起又让他心生向往,于是,1831年,托克维尔和朋友扬帆出海,抱着调研的目的踏上北美大陆。

 

美国之行彻底颠覆了托克维尔对“平等、自由、博爱”的认知。

 

首先带来震撼的,是美国的平等。在北美大陆,平等是渗入血液的,因为没有平民贵族之分。贵族之权力,究其根本,是来自土地的匮乏,而北美新大陆土地辽阔,不可能产生以垄断土地资源为依托的欧洲式贵族。在平等基础上,民主政治的产生就顺理成章了。

 

回看法国,大革命喊得最凶的口号就是平等,当时也确实在形式上将平等确立起来,方法是简单粗暴地取消一切头衔和尊称,包括“先生”“女士”这种礼貌用语,人与人见面打招呼,都统一称呼“公民”。听着就像在某特定年代中国人彼此称呼“同志”。然而,形式上的平等无法抹除人们根深蒂固的旧思想,法国人习惯于依赖一个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在集权制度下,一个农村郊区想要修补被风刮坏的教堂屋顶,也必须获得最高行政委员会御前会议的审批。依赖集权政府的法国人和善于自治的美国人,其心理差异岂止云泥!所以当拿破仑振臂一呼,这些“公民”立即双膝下跪山呼万岁,而“全能政府”一旦崩溃,王纲一朝解纽,整个社会就陷入彻底的无序和动荡。




再说自由。在托克维尔看来自由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的自由,一种是公民的自由。法国大革命提倡的是自然的自由,究其根本,是卢梭们凭幻想构建的空中楼阁,也就是不受约束的自由。在摧枯拉朽的大革命中,人人都要自由,视公共秩序为无物,政府也就成了摆设。自由的人们发现政府无能,很容易气不打一处来,待革命的精虫上脑,只好将其再度推翻。于是,无限的自由换来无限恐怖,一个政府接一个政府跑马灯似的连轴转,断头台上形形色色的脑袋也像韭菜那样被割了一茬又一茬。

 

而美国的自由是公民的自由。溯其源头,是1620年前后陆续抵达新英格兰的新教徒,他们将登陆美洲视作朝圣,支持他们在这里开疆拓土的不独独是利益,更是对上帝的信念。具体来说,新教徒的自由是耶稣基督赋予的,即追求救赎的自由,是抵抗诱惑、远离放纵的自由,这种自由跟美国人对公共事务的关心结合起来,一起形成美国社会繁荣稳定的基石。


美国人另一聪明之处是实用主义。他们对卢梭那种歇斯底里追求平等的态度并不感冒,相反,却最大程度吸收了孟德斯鸠分权和制衡的智慧。有趣的是,卢梭和孟德斯鸠都是法国人。

 

托克维尔在其著作中大谈平等、高论自由,独独对博爱只字不提。博爱的题中之义其实很简单,就是视路人如兄弟,可能托氏觉得这个理想太过高蹈,甚至高蹈到违反人性的地步。君不见在弘扬博爱的法国大革命期间,铡刀下孤魂野鬼无数,不分贤和愚,不论男和女,面对一浪接一浪的恐怖狂潮,又有几人能视路人如兄弟?革命到最后,兄弟反倒成了路人。

 


与此相对,推动美国崛起的恰恰不是博爱,而是“自私”。每个人都预期自己能够获得财富,对自己的财产极为敏感,随时准备捍卫自身利益。托克维尔曾提到美国社会中有一种“hypocrisy of luxury”,可译为“虚伪的奢华”。也就是说,在美国,讲究表面光鲜的人比真正有钱的人要多好几倍,就好像现在的中国,很多人脖子上挂个镀金的大链子,手腕上配一款山寨劳力士,一接电话张嘴就是几个亿的生意。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当然可笑,但在托克维尔看来,它有着更深层次、更积极的理由:人们借助这种“虚伪的奢华”,不断在日常生活中练习,为日后获得真正的财富做准备。

 

其实不用托克维尔的高论,我们也能看到博爱之虚妄,一个人只能爱自己,爱身边的亲朋好友,爱一个个具体的人,却无法爱全体人类,因此,博爱注定沦为空泛的口号。

 

托克维尔作为没落贵族,却一生致力于民主事业,他睿智地指出:历史真正之主轴,乃是原来高高在上的人朝下走,原来低低在下的人往上走,两边愈来愈接近。笔者曾策划出版《论美国的民主》与《旧制度大革命》两部托克维尔作品,并深信托氏关于“平等和自由”的精妙论述,不独可供资鉴于当日之法国,亦可资鉴于今日之中国。


为何美国没有爆发法国式大革命

托克维尔的生动叙事

让本书俨然一部文学佳作

论述民主制度的开山之作

《论美国的民主》

讨论民主必须从本书谈起

注:欢迎朋友们多多分享转发。思想酷目前正公开约稿,并招募优秀内容编辑和作者,欢迎您自荐或荐才,薪酬从优!交流、转载、投稿及合作,请联系微信caiyunpeng789或18910623426,酷哥在这里香茗以候!


让思想的翅膀多飞会儿


厨房辩论:苏联终结的精彩预演

法国大革命祭:从美丽口号到集体恐惧

除了专制,民主还有一个隐藏的敌人

警惕那些会让世界充满暴行的思想

法国大革命专题: 打出来的革命,得不到的自由


思想酷

微信号:sixiangku2016

新浪微博@先知书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