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方向介绍丨仇鹿鸣老师:魏晋南北朝史研究


编者按:学术部的同学们采访了多位系内老师,介绍先秦简帛、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韩国史、日本史等学术方向的研究,希望能为刚进入历史学领域学习的同学们提供一些看法和建议。接下来会有一个系列的推送,敬请期待~!



- Q&A -


老师,我们大一新生中很多人已经开始思考自己未来要研究的方向,您对此怎么看?


坦率地说,我觉得大一的同学思考研究方向的事情有些太早。可能有些同学对历史感兴趣,这当然很好,但喜欢某一段历史和你要从事某一时段的历史研究之间其实还是有相当大的距离。喜欢某一段历史,可能会受到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我不知道现在的同学一般是通过什么机缘而喜欢上某段历史,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小时候看《兴唐传》、《说岳》以及听评书之类的娱乐提供了最早的兴趣启蒙,之后也读过蔡东藩的历朝通俗演义,但这距离专业研究很远,而从事专业研究首先要对每个断代的研究特点和自己本人的长短有所了解。


比如就古代史而言,唐以前和唐以后的历史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在于随着宋以后印刷术的发明与普及,留存的史料数量有了爆炸式的增长。唐以前的材料,个人之力是完全可以穷尽的,但宋以后则无此可能。因此在我看来,唐以前和唐以后的研究对于研究者而言需要不同的“天赋”,唐以前的难度在于,除了新出土的简帛、墓志、文书,几乎所有的材料都是前辈学者所处理过的,研究积累丰厚,所以优秀的学者往往要擅长从旧材料中读出新意。宋以后的研究则要求学者能驾驭数量庞大的史料,并能擅长从大量的史料中抽绎出清晰的线索,这两者思考问题的方式有相当的不同。当然对于世界史,这样的差别就更大了,涉及到专门的语言和文字的训练,其实每个专门的方向和断代都需要一些特别的训练和技能,所以在选择方向之前先衡量自己的长处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


我个人认为本科阶段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判断力,建立评骘研究的品味。具体要做什么样的研究,最好到大三大四之后再确定,大一大二更重要的是广泛的阅读和听课,了解史学研究的各个门类与基本的方法,以及历史学本身学术风气的演变,比如最近二十年来以关注平民的历史为中心的新史学风潮,与既往以精英人物为中心的历史研究有相当的不同。学问未必要趋新,但对于新思潮不可以无所知。另外如果在历史学科之外,了解一些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对扩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也会有较多帮助。虽然我素来反对直接套用社会科学的理论来阐释中国历史,但我们要承认比如“内卷化”这些流行的概念其实都是社会科学的舶来品。另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大一大二多读一些经典,比如中国古代的经典,如诸子、前四史、《通鉴》等,读这些作品一方面可以训练强化自己古文阅读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各方面有更深的了解。如果对世界史感兴趣的同学,则可以考虑学习第二外语,或者是强化英文阅读写作能力。



▼您为什么选择魏晋南北朝作为您的研究方向呢?


一方面当然和我个人的兴趣有关,另一方面也和我的性格及我对自己研究长短处的衡量有关,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擅长从常见的材料中发现新问题。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基本史料都是自己可以购置的,研究起来有便利的一面,不需要跑档案馆看人脸色。我其实对近代史也很有兴趣,但做近代史就免不了要经常去档案馆,中国这类机构的服务水平大家都清楚。另外近代史和现实贴得比较近,我还是比较喜欢将个人关怀与学术研究区分得比较清楚一些。



老师,可以和我们简单讲一下魏晋南北朝史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吗?


魏晋南北朝史在中国各个断代史中可以算是名家辈出,但目前而言基本的研究框架仍然是陈寅恪先生及唐长孺先生奠定的。魏晋南北朝时代,从中国历史上看,有几个特点,一是大量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的时代,胡汉关系及民族史是这一时代的核心问题。从传统观点而言,魏晋南北朝被认为是一个士族社会,这对中国历史时代分期的争论也很关键。与此同时,在这一时期,玄学兴起,佛教传入中国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加上道教的整齐化,使中国人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重要变化,影响深远。



在大一新生中,已有不少同学表示对魏晋南北朝史有浓烈的兴趣。对于想要研究魏晋南北朝的同学,现在有哪些是可以开始积累的知识和关注的话题?


第一当然是读一些基本的史料,比如将《资治通鉴》的魏晋南北朝部分与南北朝的各部正史合在一起读,可以建立对于基本史实的了解,当然这种读法比较枯燥,也可以读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这样经典的笺注本,或许稍微有趣味一些。另外就是经典的研究著作,最重要的还是之前提到的陈寅恪先生、唐长孺先生的著作,对于学术史的脉络有所了解之后,再根据自己的偏好顺藤摸瓜,喜欢政治史的可以阅读田余庆先生的著作,偏好制度史的可以读阎步克先生的书。在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同学们也可以借助脚注发现相关的研究专著,加深对专业领域的了解。



在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中,您有什么研究经验可以与我们分享吗?


其实也谈不上有特别的经验,具体在魏晋南北朝史这个断代中,对于初学,我个人觉得要防止两个偏向,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基本特点是史料量少,优秀的前辈学者多,确实很容易让人有题无剩义之感。有时候初学者难免容易有两个偏向,一是过度迷信前人经典论著中的论述,比如有不少论著把陈寅恪先生的观点作为不证自明的研究起点,往往不过是用更多的材料来验证前辈学者已提出的观点。另一个偏向则是要警惕对于史料的过度解读,因为史料少,有时候为了追求新意,立论会比较“险”,容易产生过度解释史料或使用孤证的情况。历史研究的根本是从史料出发,是建立在对于材料的细致解读与精确阐发的基础之上的。对于前辈学者的学说,既要有准确的了解与掌握,也要观察其产生的时代背景,结合史料加以验证,若发现不足,也要有挑战、修正、扬弃的勇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