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应对疫情 企业的《正路》——访谈百胜中国前主席兼CEO苏敬轼

CCFA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2023-04-11

受疫情持续影响,国内各行各业面临很大挑战。近期,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推出系列连锁读书会活动,将携手行业知名企业家和专家通过解读《正路》、《大道至简—德国零售巨头ALDI管理法》、《第四消费时代》、《低欲望社会》等书籍,共同探讨高效管理和未来消费趋势,帮助企业在错综复杂的局势中,找到发展的“正路”。同时,我们还将探讨影响未来中国零售和消费的规律和底层逻辑,帮助大家更好的把握未来!


近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推出连锁读书会第一期线上直播活动——“应对疫情 企业的《正路》——访谈百胜中国前主席兼CEO苏敬轼”。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彭建真对百胜中国前主席兼CEO苏敬轼进行了深度访谈,从对成功定义的探讨,到企业应对危机之策、多品牌发展、组织管理创新、如何突破规模瓶颈、资本合作、数字化转型、二代接班等行业关心问题,探索企业未来发展之道。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位充满辩证和理性思维的智者的分享。


直播节目已上线喜马拉雅

请点击小程序在线聆听


以下为访谈精华整理:

决策能力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苏总在中国餐饮界是教父级的人物。1989年,苏总临危授命执掌百胜中国,在26年时间,将肯德基和必胜客,从4家门店发展到7000家,管理了40万名员工。退休之后,苏总将自己的感悟写成了《正路》。这本书语言平实,处处充满了辨证和理性的思维。
 
在书中,苏总分享,成功的最主要因素还是决策能力。如果每个人的决策都能够高质量、快速地做出,那你的成功机会就会比别人大。此外,很多成功往往都不是一个人,更多来自于一个团队。尤其大家都是连锁行业的从业者,更需要整个团队在每一个环节都有很好的决策能力。
 
所以,要真正获得成功,一是要打造个人的决策能力,二是要打造团队的决策能力。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管好,把团队带好,大家共同避免犯错,能够在每一个决策中积累一些应该要做的事情,而且能够传承,这样所有人的决策就可以做得又快又好。
 
十大问题,探索企业未来发展之道


问题

01


执掌百胜中国26年如何带领团队度过危机?


苏敬轼:一个企业壮大发展的过程中,几乎不可能不碰到危机。
 
这次疫情对企业的考验非常大,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要想办法让企业存活。这其中就需要做出大量快速的决策,尽量减少因为疫情带来的损失,同时还要寻找新的机会。
 
如果你的企业分散在全国各地,如何把原来觉得毫无问题的资源,在疫情情况下整合起来,以及调整、重整资源,这都很考验团队的能力。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们虽然无法预测危机什么时候到来,但平常团队是不是就已经做好了随时可以应对,随时可以攻坚打仗的准备,这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企业而言,还有几点需要注意:
 
一,商业模式不要轻易扩充,最好留有一些富余空间。我过去一直主张,扩张的态度要积极,但实际决策要保守,让自己的所有商业点都能够处在一个比较有空间的状态,一旦有风吹草动,至少能保命,等待资金链恢复。
 
二,平日就要打造好团队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要强,而且在每一座城市,每一个网点,我们的人员都要有一定的思考、决策能力。
 
三,供应商能力。供应商的条件如何?我们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是否很好,供应商会不会优先供应给我们,甚至能够想办法帮我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四,财务能力。企业是否一直保持一个比较好的现金流情况。真到困难的时候,现金为王。
 
疫情迟早会过去,经济生活一定会恢复。目前大家都有同样的困难,企业唯一能做到的就是,让自己平常持盈保泰,到了困难的时候,就能够迅速应对,撑到最后。等到发展之时,企业的发展能力就会远远强于其他的竞争品牌。



问题

02


从单一品牌到多品牌的连锁发展,最关键的挑战,最核心的支撑要素是什么?


苏敬轼:在我看来,这都是企业经常碰到的问题,企业到底是聚焦,还是扩张?
 
核心问题只有一个,就是我们的团队有没有这个能力?有没有能力竞争?企业能不能做好,关键在于你和竞争的品牌、企业相比,有没有一些更强的能力让消费者支持你,让你能够在竞争当中脱颖而出。
 
很多人都说,肯德基做好了,再开必胜客,何难之有?虽然它们同为餐饮品牌、西式品牌,双方能够借鉴的地方不少,但事实上,隔行如隔山,哪怕隔一个品类,也都需要有一些新的能力。
 
所以,我从来不鼓励企业进行太大扩张,我认为企业要态度积极,决策要非常审慎。但是如果你真的有这个能力,能竞争,那就大胆地跨出去。
  

问题

03


怎么看待当前环境下的组织管理创新,这个时候适合做什么样的组织创新?


苏敬轼:每一家企业组织的现有情况不一样,历史成因不一样,而且组织管理也不一定完全标准。当然还是有创新的机会。比如,运用新的科技改变人的岗位。但是,往往越到上层,就越要很好地思考应该用什么样的管理工具和方法。
 
当年百胜中国在组织建设过程中,我们曾思考,每一个角色所需要有的训练和学习,以及他所应该具备的能力互相之间怎么搭配?地方连锁店跟区域总部之间的关系、跟全国总部之间的关系、区域总部跟总部的关系……设什么样的职能、设什么样的人,这个人的角色是怎样的?这里面有很多的思考空间。
 
我个人比较喜欢,也认为比较有效的是,所有的设计都要保证第一线员工能够真正做好对消费者的服务,根据这一理念再决定,员工需要进行怎样的训练和培养。在什么情况下,他们可以到下一级?一路路往回设计。同时,要非常小心总部跟地方之间的关系,不要形成叠床架屋,也不要让决策太慢。
 

问题

04


疫情期间,哪些企业的做法不错、值得借鉴?您对企业还有什么具体建议?


苏敬轼:疫情期间,百胜中国的所有员工都很认真努力,都有当家作主的精神。碰到疫情,他们都能够根据当地政府的政策,去积极配合,比如可以拿到一些更多的证照,较早地恢复线上销售。能够做出比较好地反应,比如采用团购的方式,以及找到好的运输方法,与供应商进行很好的配合。这些都反映出一个标准化的、在中国有上万家店的大型企业,在每一个小区,每一个社团都能够机动灵活地去适应变化,找到一些方法,并进行创新,展现出了企业强大的生命力。
 

问题

05


从产品角度来看,中餐连锁门店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会遇到发展瓶颈。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苏敬轼:从产品的角度看,肯德基是美式经验发展出来的,有一定的工厂化,也有对人的要求,在这之间需要找一个新的平衡。
 
中餐讲究多元化,讲究新鲜,讲究就地取材,所以就很复杂。此外,员工的训练比较难,需要厨师。中餐重视个人技巧跟食材的新鲜度,好的餐厅一定是当天去买新鲜的菜,由厨师做判断。
 
更难的是在消费者层面。西式快餐有个相对优势,由于是外来的餐饮,中国人没有一些先入为主的概念。但中餐就不是那么简单,各地的口味不一样,众口难调。
 
此外,竞争品牌的情况不一样,西式快餐就那么几家。中式快餐则是每个地方都很复杂,中式快餐的工业化程度低,但对员工的要求比较高,对供应链要求特别高。西式快餐要自己打造供应链,但中式餐饮的供应链是为千家万户打造的,所以企业要建供应链反而成本会更高,效果未必更好。
 

问题

06


您曾经说:“中国可以开出2万家肯德基”,您是基于什么做出这一判断?从发展模式上来看,中餐有没有机会突破发展规模的瓶颈?


苏敬轼:机会当然有,但是难度很大。
 
当初讲“中国可以开出2万家肯德基”不是喊口号,我觉得有把握才会这么说。肯德基在发展过程中一直不停努力,提高品牌的获利能力,不单是提高营业额,利润率也要维持一个比较宽松的阶段,一定要让自己永远留有余地。这样就可以比较积极地去作为。   
 
不单是正餐,肯德基中国也发展了早餐、下午茶,以及外卖业务,把这个品类做得很丰富,增加了很多的消费机会,所有的消费群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我当年有一个愿望:“中国没有一个人不能吃肯德基,或者在肯德基找不到喜欢吃的”。如果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任何人都能够有到肯德基消费的欲望,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扩展到全国,并不断下沉到二线、三线城市,甚至到村庄,只要有一定的人流,就可以开店。所以我们在当时估算过,2万家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我在书里提到,积累到一定的窍门和知识,我们有Know-how,知道怎么去做决策。在肯德基中国,我们有很多决策都还没做,就已经知道大概率会成功了。如果企业每一个人都能够积累到平常就懂得怎么做决策,把这些做决策的技巧、原因都能够掌握得很清楚,我们再做创新,成功的机会就非常大,企业就可以不断地发展。
 
虽然我离开百胜多年,但是百胜新的CEO团队还在原有的Know-how基础上,不断打造新的Know-how,我也很高兴看到一些新的创举,新的产品都能够得到消费者的支持,这就是企业真正长期存在、发展繁荣的最稳当的正路。
    

问题

07


人工成本方面,美国餐饮业怎么克服人工成本较高的不利因素?国内在降低人工成本的探索上,出现了哪些误区?


苏敬轼:这几年,大家都能清楚看到,很多科技被运用到餐饮行业,节约成本。
现在在快餐店,很多人都不再到柜台点餐了,而是在门店的机器上点餐。尤其在中国,大家更习惯用手机点餐,就更不需要人工参与其中了。
 
美国餐饮业的人工很贵,现在很多美国的商业网点几乎找不到服务员了。但是不是人工越少越好?这其实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个人非常不赞成全面否定人工。因为消费者希望有一个比较好的消费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消费者还是愿意接受人工服务。
 
所以,品牌要把人工减到什么水平,要看你的消费者是不是需要人工服务。目前在中国不一定是这个问题,我看到的另外一个问题是,这几年科技高度发展,企业在初期,往往都是把一些人工不愿意做的、粗糙、无聊的,完全可以用科技取代的事情取代了。可是到后来就出现一种误区,认为企业还在用人是不对的,科技应该取代一切。
 
我认为,科技是为行业服务的。我绝对不排斥科技,我们应该利用科技。但是如何运用,运用到什么程度,还需要仔细思考。最重要还是要服务消费者,还是要消费者喜欢消费者买单才有用。而不是为了资本去思考。
 

问题

08


数字化转型方面,百胜的数字化有什么特点?面对数字化的趋势,企业应该怎么做?


苏敬轼: 在数字化浪潮来临后,百胜中国进行了彻底地改变。改变的不只是工具,我们跟消费者进行信息互动的方式也变了。现在都是社交媒体,要故事化,要能够社区化,要有热点。这些技巧都不是我们这种传统训练出来的人所具备的,所以必须要改变,但这个改变往往不是那么容易。
 
当年我认为,数字化时代来了,企业的商业模式需要改变,关键在科技。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要懂科技,所有人思考工作的习惯都要改变,要从上到下,全组织一起来。
 
我在书里提到,我们当年成立了一个系统改变的委员会。从最简单的着手,先从跟技术比较相关的财务系统着手,然后再从其他的系统,如市场营销系统开始改变。
 
在改变过程中,我们邀请所有人来参与、旁听。花了几年时间,一步一步地让所有人从原来对技术畏惧、抗拒、否认,到后来变成“我还可以做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我们把不同的系统整合到一起,打通了所有的系统。我认为,一个企业必须要走完这个过程,才会知道应该怎么运用这些科技,并把它变成你的工具。这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而不是说单单成立一个数字化战略部门,附加去做这些事情。
    

问题

09


在资本加持下,出现一些初创企业几家门店估值就达到上亿的情况,您怎么看?面对资本的时候,企业要特别注意什么?


苏敬轼:虽然我一辈子都在做职业经理人,为股东、为投资者服务。但我一直认为,打造一个品牌,打造一个伟大的企业,其实就像西天取经的过程,所有人都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各有能力,互相补拙,把这个企业做大做强。股东也在这个过程中一起保护我们的品牌。
 
某种程度上,职业经理人是带队“大哥”,要看看团队的成员是否适合,思路对不对,成员之间能不能互补,能不能做得更好,而不是一味地屈服于资本。
 
事实上,许多公司都不是家族企业,也都是多方资本的联合体。所以,作为一个团队的CEO,作为一个带队的“大哥”必须要想清楚,你真正最大的责任是对品牌负责,因为所有的人都会变,而品牌是持续的,也是消费者唯一认的。我们真正的决策是为品牌的长期健康发展服务。
 
因此,如果我们有机会引入资本,作为这个团队的带队人要清楚,哪一个资本、股东才是最适合我们的。这个股东要能够带给团队需要的支持,以及更大的鼓舞,而不是逼着团队做一些错误的事情,不是为了他能够去讲故事,把企业的估值炒高。
 
我们的真正目的提升品牌的长期价值,而不是短期的炒作。作为职业经理人,那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至少不是我的真正目的。
    

问题

10


对于企业家二代即将接班的伙伴,您有什么建议?


苏敬轼:如果从我这本书的思路去考虑,企业会不会成功跟你本身的性质关系不大,关键还是决策的质量。
 
我们首先要清楚自己的不足,不断地修炼自己做决策的能力,才能够带着团队不断地思考修炼,提升团队的决策能力,企业才会越来越强。企业第二代接班是所有权人给他的一个权利和机会。每个二代首先要知道的是,自己有没有能力做一个好的领导者。
 
还有一个普遍问题是,第一代应不应该放权?我的主张是,大家都要去互相换位思考,去探讨更多的方法。这是一个辨证的过程。
 
我在书里特别强调一个词叫“整合”。现代企业的管理,最终比的还是整合能力,能够把不同思路的人整合到一起。所以,在企业第一代到第二代交班的过程中,双方都要思考怎么样能够把不同的思路整合到一起,大家互相学习和支持,然后去探索最好的方法,让企业能够不断创新,这是比较好的方法。
 


往期好文

✎ 《2022年,实体商超或需重新审视社区团购的价值

✎ 《西贝贾国龙:找到企业的“《新华字典》”和不被大风吹倒的精神力量

✎ 《奈雪的茶彭心:疫情之下,不能放弃寻找发展和增长的机会

扫码下载注册 连锁APP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推出官方APP。“连锁”APP提供行业资讯、公益证书培训、论坛参会报名和同行在线交流等功能,是连锁专业人士必备的工具型APP。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