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沙龙回顾】人如其食,疯狂的玉米背后是什么?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谷家文创共享空间”


“兼善文化沙龙”由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重庆市美学学会、北碚图书馆、乡学堂、兼善文化课堂、重庆龙猫驿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牵头发起,由北碚区文化旅游委员会作为指导,旨在弘扬兼善精神,激发和促进思想碰撞。
3月5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沙龙围绕《人如其食——一株玉米的反思》在重庆谷家文创共享空间如期展开。
兼善文化沙龙第二期活动邀请到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特聘教授、重庆市特聘专家(百人计划),中国科学院大学资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农科院食品科学与科技研究所客座教授,原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专业教授、美国有机农业中心资深科学咨询顾问、原欧盟食品安全局科学专家吕陈生教授做主题分享,并邀请原山西农业大学副教授、西南大学果树学博士秦国新教授以及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副院长潘家恩教授共同对话,给大家带来一场创意新、互动强、有社会意义的文化交流活动。
沙龙中,吕陈生教授深入剖析了引发《杂食者的两难》一书作者描述的美国国民饮食失衡的大背景、玉米种植领域资本垄断的巨大优势、现代农业资本化对食品质量提升的沉重抑制,教授灵活运用了通俗易懂的例子,为我们生动刻画了农业经济模式变动背后深藏的巨大危机,强调了转基因本质上为一种商业行为而理应对资本干预给予抵制。

教授本着高度的人文关怀,从农民和群众的角度出发,权衡了农民和政府可能承担的经济风险和群众可能遭受的健康压力。教授旁征博引,清晰地勾画出了玉米产业被现代资本操控,在生产、流通、消费、售后等多个环节共同给产业和生活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吕陈生教授对书中前三个板块的阐述引发了现场听众的思考,而最后一板块,教授拿自己简单的午餐:农家一顿豌豆尖鸭蛋汤、青团做比方,给所谓“完美一餐”赋予了全新的更贴近生活的定义,食在当下,身土不二。

对话过程中,两位老师提出了对吕陈生教授观点的理解和思考,秦国新老师切中肯綮地陈述了国家构建出让群众安心的体系的重要性,潘家恩老师则联系自己所擅长的专业知识,发出了对传统农业思维进行反思和推动农业社会化、生态化并抵制资本垄断的呼吁。随后的互动环节,线上线下的观众积极参与讨论,吕教授运用自己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解答了观众关于转基因、农业联系天文等方面的疑惑,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于农业产业的了解。

活动在B站“乡村建设研究”和视频号“谷子D”同步进行直播,有一千五百多位线上观众参加,广大观众在云端就能领略发人深省的观点碰撞。




预告:
兼善文化沙龙第三期 将邀请相欣奕老师于3月20日为大家分享《城市的韧性与可能》。敬请期待!
(文:雨桐 谷子 图:成露)

沙龙介绍

“兼善文化沙龙将持续举办系列活动,我们将邀请北碚及重庆相关高校优秀学者,围绕不同的系列主题展开演讲、对话、交流。沙龙秉持“公开”“公益”的原则,热忱欢迎各高校师生及社会各界莅临参与交流。


指导单位北碚区文化旅游委员会主办单位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重庆市美学学会、北碚图书馆、乡学堂、兼善文化课堂、重庆龙猫驿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单位谷家文创共享空间、北碚图书馆-谷家分馆、朝阳爱故乡工作站协办单位重庆爱故乡工作站、重庆生态文明众创空间、北碚城乡文化建设促进会、西南大学作孚学社、重庆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

谷家文创共享空间

位于朝阳文创大道黑龙江巷19号

西南大学五号门(桂园宾馆)路对面

空间以食为媒

跨界将餐饮(谷家饺子)、文化(3000册图书、北碚图书馆分馆、饮食文化图书馆)、亲子(读书会、绘本阅读、主题生日party)、休闲(茶、咖)、沉浸式体验(自助包饺子等)结合,

适合家庭聚会、朋友相约

已成为大家“后厨房”和“后书房”。


延伸阅读

【资讯】兼善文化沙龙第2期:人如其食,一株玉米的反思
【重庆日报】温铁军:解读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
【声音】作者专访|《乡村造梦记》:一个真真切切的乡村中国梦
【资讯】回嵌乡土播种希望——兼善文化沙龙第一期简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沙龙回顾】人如其食,疯狂的玉米背后是什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