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讯】邱建生:互助型社会

新读者请戳→ 乡村建设研究 2024-01-13



《互助型社会》书影


《互助型社会:在地化知识与平民教育创新》

作者:邱建生

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页数:250

字数:268000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1628039



内容简介


全球化知识与在地化知识并不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它们作为一种公共物品都具有共享性和非排他性特征。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使前者在实践当中少受或不受权力和资本的控制,而后者能在与前者的互动中得到更新和传承。要实现这一点,需要广大的知识分子走出书斋,走向田野和社区,与大众结合,共同进行知识的再生产。只有摆脱了利益和权力役使的知识,才能对社区的主体性和互助性具有促进作用,也才有可能成为实现生态文明的知识基础,成为生态文明的坚固磐石。



作者简介


邱建生,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海峡乡村建设学院)教师,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副秘书长,北京晏阳初平民教育发展中心总干事,爱故乡计划发起人。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一、研究背景
(一)全球化知识与工业文明
(二)在地化知识与生态文明
(三)在地化知识、互助型社会与教育
二、问题的提出
三、研究的意义
四、概念界定
(一)全球化知识
(二)在地化知识
(三)互助型社区
(四)社区大学
五、研究假说
(一)假说1:知识异化假说
(二)假说2:社会互助假说
六、全书结构
七、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结构安排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三)研究框架

第二章 研究概况
一、关于社区大学的研究概况
(一)从社区大学理念和意义解读的角度
(二)大陆社区大学相关研究
(三)平民教育的相关研究
二、在地化知识的研究概况
(一)地方性知识的意义解读
(二)地方性知识这一概念在不同领域的运用
三、互助合作的相关文献
(一)共产党各个历史时期关于互助合作的理解
(二)互助合作的本质研究
四、几个相关思考纬度的文献
(一)从全球化和现代性反思的角度
(二)关于“公共池塘资源”多中心与自主治理的文献综述
(三)关于“社会市场”与“双向运动”的文献
(四)社会资本理论概述
(五)关于培田与汀塘的研究文献综述
五、综述

第三章 全球化知识的外部性
一、全球公共物品视野下的全球化知识
(一)全球公共物品理论概述
(二)作为全球公共物品的全球化知识
二、全球化知识的排斥性和工具性
(一)全球化知识的排斥性
(二)全球化知识的工具性
三.全球化知识使劳动者成为工具
(一)全球化知识使劳动者成为知识的工具
(二)全球化知识使劳动者成为货币的工具
四、全球化知识使乡村服从于单一的市场体系
(一)公共资源与公共服务的商品化和私有化
……
第四章 在地化知识与互助型社区
第五章 培田案例
第六章 汀塘案例
第七章 培田与汀塘的比较分析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本书前言(节选)  


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进程中,农村社会的主体性和互助性是如何一步步失去的?在党中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这一重要战略的当下,我们应如何看待农村社会的衰落这一事实?农村社会的重建是可能的吗?本课题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和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试图回答上述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同时也是与之相对应的全球化知识体系逐步形成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代价是在地化知识体系的消解,其表现之一即是农村社会主体性和互助性的丧失。


在中央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的当下,如何加强在地化知识体系的建设,消除全球化知识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因为过度追求发展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和物质主义泛滥,从而重塑农村社会的主体性和互助性,在经济、文化、自然生态等各方面实现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本研究的重点。


本研究应用克利夫德·吉尔兹的地方性知识概念和卡尔·波兰尼的社会自我保护概念,旨在以教育为主线,探讨以互助为核心的在地化知识体系在新时期进行重建的可能,进而在这种知识重构的基础上,分析构建互助型社会系统的可能性及路径选择。同时,还应用温铁军的成本转嫁论,分析全球化知识体系的扩张给农村带来的社会和生态成本。本研究的理论预设为,当知识成为资本的工具,它就有了资本的属性,在完成其“原始积累”时,其目标就是整个社会,分解、蚕食、奴役在地化知识,使之处于依附地位,从而对社会的可持续构成挑战;互助型社会的构建要求重新确立知识的主体性,从而恢复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本研究提出两大假说:①全球化知识体系将劳动者作为工具(生产要素),在地化知识体系将劳动者作为知识的主人。②在地化知识体系可以促进互助型社会的建设。


本研究同时还对自民国时期开始直到现在的乡村建设这一社会运动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今天以社区大学为载体的平民教育实践,进行了深度描述,从具体的操作层面上展示互助型社区的构建案例,指出以组织创新和教育创新为抓手的新时期乡村建设,必须以在地化知识为思维原点,才有可能实现互助型社区的构建。社区大学作为一个载体,对应着乡土知识的多样性、知识体系的在地化以及乡土文化的传承等多个方面,是实现教育多样性的重要载体。


全球化知识与在地化知识并不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它们作为一种公共物品都具有共享性和非排他性特征,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使前者在实践当中少受或不受权力和资本的控制,而后者能在与前者的互动中得到更新和传承。




书——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书讯】邱建生:互助型社会

新读者请戳→ 乡村建设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